次日,遇府主过,讳姓易名,乞哀求活。虽不以常婢待我,然不得不与真真辈为伍。思亲不得见,家无可归,身未有主,故遇君子不得不动心耳。若得侍君子、事莲娘,运帚操箕,磨墨捧砚,亦免失为下人妇也。”
生怜而礼之,曰:“吾不知,慢卿多矣。然必欲我从,则是谋非吾所能及也。”
会秀英与爱童至,香驰去。
次日,舅妗设宴饯生,命小童促云香出拜,衣裳楚楚,威仪棣棣,堂然大家状也。妗见之喜。生疑,问故。舅曰:“是女非凡婢,可以侍吾甥。汝善待之。客路花枝,少添春色,不必辞。”
生喜过望,方悟知微翁“折桂获灵苗”之句,二书童取次“求新藕”之言,复名云香为秀录。生谓之曰:“古人有获人之女而为之嫁之者,吾为汝择配正名,汝欲之乎?”
秀灵曰:“吾志已决,他非所愿矣。”
生偕童辈辞舅妗而行。二皋差人舟护送,各各加厚赠。生在舟中对秀灵谈遇碧莲始末,且曰:“莲娘新匹,秀灵远从,人间俊艳,一网收尽,吾当高筑铜雀以锁二乔。昔时素有此志,今果然矣。”
至晚,秀灵另设寝具。生强曰:“汝惧真真见之耶?”
秀灵曰:“此行幸有终身之托,明日侍帏房、拂衾塌,固不敢辞。但莲娘未遂于归,而下妾先承私爱,于心安乎?正嫡妾之分,当自今日始。”
生正容谢之,曰:“好议论,吾不如。”
逾数日,舟次于清源市头,值年家,停舟往候。爱童闲行小巷,数妓倚门献笑;一妓自骑回,讯之,乃许文仙也。文仙亦认爱童,童即驰报生。生特至,问曰:“汝何至于此?天幸适逢其会。”
文仙曰:“君别后,相念惟心,意欲谢烟花、洗脂粉以守君,鸨儿揣知此意,以他词绐我,与一闽人游,泛舟至此,复陷我,规利而去。前耿汝和过,因与君厚,曾嫁侮于我。若得借升合湘水以救涸鲋,此君夙昔之余爱也,敢不衔结以报。”
因询碧莲之事,并生别后情及远行之故。生悉告之,且曰:“久念真情,今在难中,吾当援拔。”
即谋于秀灵,以百金赎焉。生曰:“长条虽近他人手,鸾胶幸续断弦声。更相得贺可也。”
与之偕至舟中,谓之曰:“此系官舫,更非闽人之舟比。”
文仙曰:“向谓得君捷,妾亦分荣,今荣及于妾矣。多谢,多谢!”
至晚,文仙亦辞生,荐寝于苗。生曰:“反见外乎?”
文仙曰:“侧室尚未谐欢,路花岂宜窃趣?俟君归后,当整旧好,惟命也。”
生曰:“汝亦能之乎?好议论,吾不如。家人离,起于妇人睽,汝妇人不睽矣。吾当成汝之美。”
生在舟中,伴此二人,歌童曲韵,溢耳陶情,乐极无涯,欢爱有待,可谓登仙舟,行世陶情真奇遇也。
后经风巢谷,生慕其前数大验,将欲问终身事,诚意登访,而知微翁已灭迹游五山矣。生返舟,值仲春末旬,草色浮青,野菜添绿,而夹莺花,无异去年春景。生对文仙曰:“汝记得春亭之词乎?《忆秦娥》一阕,吾二人之月老也。”
文仙曰:“有往日然后有今日,诚不敢忘。”
又生对秀灵曰:“《上西楼》一阕,吾二人之媒妁也。”
秀灵曰:“莲娘何自而得之?”
曰:“红雨亭一诗,又吾二人之冰人也。”
文仙曰:“男女有词,婚姻赖之。如之何其废词也?”
各各谑笑。忽爱童指前村曰:“此见龙湾,抵家不及百里矣。”
生喜,吟曰:
忽指前村近,行行意自欣。风尘他处客,花柳故乡春。
客思归诗思,新人共旧人。倩言灵韵鹃,传信慰亲亲。
翌日,至家。武南翁选日为生毕姻。莲父欲以素梅为从。梅曰:“老父孑居,晨错当代温清。”
言甚恳切,莲父不强。
佳期已至,生行亲迎礼。重以他乡返旆,获就新婚,桃夭逞媚,黄鸟喈鸣,正之子于归时也。乐水偕守朴翁毕集,咸谓:“新郎新妇,足称佳儿佳妇,遽此佳配,人间绝稀。非先人种德,文福双齐,何以至此。
暨晚,生谓莲曰:“相会周年,今偿此志,想前度刘郎今又来矣。今晚比觅莲亭上之夜更又何如?”
莲曰:“又觉胜之。盖假山之会面矣,快心也,琴箫之会心矣而未真也,荷亭之会真矣而未亲也。至今合卺之会。”
则莲笑而不竟其言。生曰:“何故?”
莲曰:“自君了别后,胜一日而九断,心一夜而九飞,引领成劳,破粉成痕,立影对孤躯,含啼私自怜耳。别久而有今日,思久而有今宵,何谓不乐也。”
莲又指自身曰:“此无足贵,但虽与君子幽会多时,而此身仍为处子,亦足以少盖前愆。使前日惟欲是从,则今宵之愧心愧容,无由释矣。”
生唤秀灵至前,述其言,抚其膺曰:“彼亦仍处子也。”
莲重感而敬之。是晚。共赋一词,莲曰:“君有题柱才。”
生曰:“卿比生香玉。”
莲曰:“乐意相牵丝幕红,万愿今宵足。”
生曰:“桂榜喜书名。”
莲曰:“洞房谐花烛。”
生曰:“并蒂比肓入绣帷,两两鸳鸯逐。”
(《卜算子》)生于枕上视莲,若人中之仙也;生自视,若仙中人也。得意处,与寻常伉俪大不相侔。
生歌曰:
天上娥降尘世,堆出万般娇俏。
不弃寒微,德音来教。争夸天喜加临,更羡门阑光耀。
休谈孟光,不数温峤。妙、妙、妙!
愿得卿难老吾常少,谩唱低随,永赋白头欢笑。
莲曰:“向欲窃玉偷香,今幸同枕席,白头之愿遂矣。惜不令耿汝和知之。”
少顷,秀灵至前,生笑谓曰:“惜不令王真真见之。”
又指秀灵,戏谓莲曰:“不必以此介嫌,未见卿时,知微翁已为我先聘定矣,卿向见‘折桂获灵苗’之数是也。”
莲曰:“文仙吾尚爱之,况于苗乎。”
秀灵喜歌柏梁诗:
绿纱窗外莺声晓,小桃枝上春光好。
百年夫妇伸偕老,旧恨前思今日了。
兰香吐篆烟袅袅,红丝新结同心巧。
才郎万斛明珠宝,女貌千娇冠尘表。
昨宵好合情多少,洞房自有蓬莱岛。
交颈鸳鸯比翼鸟,乐事应浓愁应扫。
云情雨意方倾倒,绸缪恨却鸡声早。
妾惭体质尘埃眇,荷辱垂青愿相保。
檀木恩覃思结草,聊成新句歌喉小。
莲曰:“妙哉!始吾与素梅亦颇自许,今又得秀灵,乃知天之赋人无尽,君才之感召一至是也。”
愈爱愈敬,呼为“妹妹”。自此家庭之际,其乐也融融矣。
生后承父母之命,迎莲父养之。为爱童娶素梅。文仙归后,生另处一室,小婢一人事之,待如家人,莲父、秀灵皆爱之,无间言,衣饰食用,皆与己同。
一泰随发科,同登进士。生任国博,历任至少参。居官清慎慈和,听至有去思。父母受封,即乞归养,捐俸资以周亲族乡邻之贫乏者。所居之前,辟一花园,广培草木,饶绿繁红,引水为池,环以石栏,临池构小堂,署曰“清白”。堂之后有文昌楼,又后有聚珍阁,遍积古今书史,时阅览其中。著所得,以立言不朽。池之东,面池一室,署曰“寄趣”。池之西,面池一室,署曰“逃尘”。俱备有玩器。春、夏、秋、冬择方隅为四亭,春曰“数花亭”,夏曰“来薰亭”,秋曰“晚翠亭”,冬曰“耐寒亭”。堂之前有池,为一轩,署曰“自得轩”。轩之侧有观音堂,文仙朝夕焚香。轩之前有一室,四壁列名人古画,而置己行乐于中室。左右列两厢房,前种松、竹、梅,署曰“三友居”。侧穿一径,周绕于文昌楼之后。别置一室,养瑞鹤,列瑶琴,署曰“琴鹤所”。侧穿一径,以四时花木夹道为屏,直通于清白堂前。家政悉宰于一奉。生日与父母兄弟游乐于斯,或与宾朋剧饮,或与亲戚宴集。或与莲娘游,则必命秀灵、文仙侍饮,以素梅、爱童行酒。熙然春盎,逍遥光景间,耽风月以寄诗词者将三十年。
莲娘、秀灵事舅姑以孝闻,待一家以顺闻。各出一子一女,二子为大儒,一女适名门,夫妇共享上寿。其家五世同居,人人传妇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