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融禅师本姓韦,十九岁就学习通晓经典史书,在古奥典籍中披阅寻觅,掌握了很多深妙的玄理。有一天,他慨叹道:“学会儒家与道家的典籍,还不能认识和理解世界,看来要想明白世事,只有了解佛教的智慧出世思想。”
于是他剃度出家,投师修习佛教。他进入牛头山,来到北岩石室中修行,这时出现百鸟衔花的奇妙景观。唐贞观年间,禅宗四祖道信大师从远处观察星象,知道牛头山中有奇异之人,于是前去寻访。来到山中,发现禅师端坐在石头上,什么也不理会。道信大师问道:“你在这里干什么呢?”
禅师说:“观心。”
大师又问:“观是什么人?心是什么物?”
禅师无法回答,于是起身施礼。道信大师为此在山后一座小庙中住下,每天早晚给禅师传授佛教精义。后来,道信大师返回双峰山终老天年。禅师从此声誉日益提高。他的徒弟众多,以致缺少口粮。禅师于是亲自前往丹阳缘化。他到离山八十里的地方,背回一石八斗米,早出晚归,以此供应三百位僧人吃饭。有一天,禅师在建初寺讲般若经,听者云集,山岳都为之震动。后来,禅师在建初寺中逝世,百鸟哀鸣不已。寺前四株大桐树,忽然在仲夏时节调零。这时是唐朝显庆二年。
「原文」
师姓韦氏,十九学通经史,寻阅大典,晓达真空。一日,叹曰:“儒道世典,非究竟法。般若真观,出世舟航。”
遂投师落发,入牛头山北岩石室中止焉,时有百鸟衔花之异。唐贞观中,四祖遥观星气,知此山有奇异之人,遂往寻访。见师端坐石上,曾无所顾。祖问曰:“在此何为?”
师曰:“观心。”
祖曰:“观是何人?心是何物?”
师无对,便起作礼。祖亦因止山后一小庵中,朝夕以法要授之。后祖复返双峰山终老。师自此法席日盛。徒众乏粮,师亲诣丹阳缘化。去山八十里,躬负米一石八斗,朝出暮还,供僧三百。一日,讲般若经于建初寺,听者云集,山岳为之震动。后终于寺中,百鸟哀号不止,寺前四大桐树,仲夏忽尔凋落。时显庆二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