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公传

简介目录赏析读后感作者

奇药救父女

  有一天,济公来到西湖边,忽然前边树林内有人拿着绳子正要上吊。济公走过去解下丝绦就要往树上拴,还嚷着说:“死了死了,死了倒比活着好,我要上吊了。”
  正要上吊的人,转过头来吃惊地对济公说:“和尚,你为什么寻短见?”
  济公假装愁眉苦脸地说:“我和师父化了三年缘,才凑了五两银子。我奉师傅之命去买僧衣僧帽,半路喝醉了酒,不知不觉就把银子丢了。我有心回庙见师父,又怕老和尚生气,今天走投无路了,才来上吊。”
  那人说:“和尚,为了五两银子,也不至于死啊。我还有散银五六两,给你拿去吧。”
  济公接在手中,眉开眼笑,仔细看了看说道:“你这银子可不如我那银子好。”
  那人心中很不高兴,暗想:我白施舍给你银子,你还嫌不好。便对济公说:“和尚,你就对付着用去吧。”
  和尚答应一声转身就走。那人长叹了口气,心说:这和尚真不懂人情世故,我白送他银子还说不如他的好,临走也没道声谢。正在气恼之时,和尚又跑回来说:“我和尚一见银子就全忘了,请问恩公贵姓,为何在这里?”
  那人对济公无可奈何地摇摇头,说出事情的缘由。
  原来此人名叫董士宏,十年前因母亲患病无钱医治,就将女儿玉姐卖给大户人家作了丫鬟(huán),母亲却因见不到孙女,不久也伤心的死了。董士宏葬了母亲后,就到外地做工。
  十年光景,积攒了六十两纹银,回来准备赎回女儿。那位大户人家却搬到外地去了。董士宏认为找回女儿没有希望了,心中烦闷喝醉了酒,银子也被人偷了。他万般无奈这才到树林中,准备上吊,又碰见了济公。
  济公听完,拍手大笑说:“善哉善哉,公子不要着急,五六十两银子算得了什么,贫僧带你去找回女儿,让你父女相会,骨肉团圆好不好?”
  董士宏说:“和尚,就算找到我的女儿,银子已经丢了,怎么为我女儿赎身啊?”
  济公说:“和尚自有办法,跟我走吧。”
  董士宏很高兴,问道:“和尚,你的宝刹在哪里?怎么称呼您?”
  济公说:“贫僧是西湖灵隐寺的,名叫道济,人们都叫我济颠僧。”
  董士宏跟着济公来到一条巷内,济公叮嘱他说:“你在这里站着,一会儿定有人来问你生辰年岁,你照实说,千万别动。”
  吩咐完,济公抬头看见路北有一个大门,悬牌挂匾,门口站着十几个家人,一看就知道是个仕宦人家。济公迈步走上台阶对那些家人说:“众位辛苦了,贫僧有礼了,我听人说贵宅主人姓赵,是不是?”
  家人说:“不错,我家员外是叫赵文会,你有何事?”
  济公说:“听说赵员外的母亲病情严重,我特意前来给老太太治病。”
  那些家人说:“和尚,你来得真不巧,我家赵员外因为听说苏员外家也有病人,请了名医李先生诊治,所以急忙去苏宅请名医去了,还没有回来。”
  正说话间,却见赵文会、苏北山和名医李怀春骑马回来了。正好碰见济公。
  济公急忙上前拦住马说:“三位慢走,我听说赵员外的母亲病重,特意来给治病。”
  赵文会说:“和尚,谢谢你的好意。我已请来当代名医,你请回吧。”
  济公不管他,看了李怀春一眼,说:“先生,你既是名医,我想请教你一味药材治什么病?”
  李先生说:“和尚,请说。”
  济公说:“新出笼的热馒头治什么病?”
  李先生说:“医书上从来没有的。”
  济公哈哈大笑说:“你连最要紧的事都不知道,新出笼的热馒头治饿,对不对?算了,我和你一起到赵宅医治赵员外的老母吧。”
  李先生说:“好,和尚请。”
  济公跟着他们一起来到内宅。名医李怀春给老太太诊脉后,对赵文会说:“老夫人气血两亏,不能用药,我实在无能为力。只好请另请高明了。”
  赵员外叹气说:“这让我这个不孝儿再到哪里去请名医呢?”
  济公说:“不要着急,我给老太太看看。”
  济公来到老太太床前,不紧不慢地说:“老太太只是心急生病,一口瘀痰上涌,昏迷不醒。服下我这药丸,保准立刻见效。”
  说完掏出一个药丸,把药给老太太灌下去,不过多时老太太果然醒过来,就跟没事一样。赵文会知道和尚并非凡人,急忙给济公跪倒磕头,说:“圣僧,你老人家发发慈悲吧,家母是因为心疼孙子,急出了这场病。弟子有个儿子刚刚六岁,突发一场病,至今昏迷不醒。求圣僧把他治好吧。”
  济公说:“我可以给他治病,只是药引子难寻啊。必须有五十二岁男子,还得是五月初五日生人;十九岁女子,八月初五日生人,二人的眼泪合在一起做药引子,才能治好你儿子的病。
  赵员外立即派家人去寻找圣僧说的男子和女人。众人自然用心去找,众人找来找去,直找到大门口,见外面站立一人,年约半百。家人忙上前抱拳拱手说:“老兄贵姓?”
  那人说:“我姓董名士宏,请问有何见教?”
  家人说:“老兄今年有五十二岁吗?”
  董士宏说:“不错。”
  又问:“可是五月初五日生人?”
  董士宏说:“老兄怎知?”
  家人大喜,忙过去一拉说:“董爷你跟我来,我家主人有请。”
  遂把药引子之故,说了一遍。
  那董士宏是通情达理之人,就跟着那些家人走了。家人把董士宏带来见赵员外,济公说:“还需十九岁女子,八月初五生人的。”
  董士宏一听这岁数和生日,跟他女儿一样,心中甚是不安。这时有家人进来禀报说:“姑奶奶的丫鬟春娘是十九岁,正是八月初五生日,已经把她找来了。”
  说完从外面领进来一个女子。董士宏一看,却是自己的女儿,激动不已,急忙上前相认,玉姐也认出自己的父亲,父女相认,纵有万语千言,也难出口,只是抱头大哭。
  济公却乐得眉开眼笑说:“善哉善哉,贫僧今天一举三得,三全其美。”
  伸手取出药,叫赵员外用二人的泪水化药,给赵公子服下,不久小孩就神清气爽,又跑又跳了。当场无人不拍手称快。
  济公对赵文会说了董士宏丢失银子树林内上吊之事。赵员外很是同情,送董士宏一百两银子,让他把女儿领走。董士宏父女谢过济公等人,欢欢喜喜的走出了苏宅。济公则在赵员外家吃了酒,也辞别了员外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