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公传

简介目录赏析读后感作者

设计破疑案

  昆山县有位绅士叫赵海明,没有儿子,只有一个女儿叫玉贞,许配给本县孝廉李文芳的弟弟李文元。没想到,二人刚结婚不久,李文元就得病死了。后来赵玉贞生下一个儿子,她自己一个人住在东院为丈夫守节。
  这天,李文艺过生日宴请众人,赵海明夫妻也前来祝贺。
  大家正在喝酒的时候,使女进来说:“不得了啦,东院二奶奶的屋里有人进去了。”
  李文芳、赵海明听完马上跟着使女来到东院,把门拉开,猛然从里面跳出一个男子,没有穿一件衣服。李文芳一把没抓住,那人飞快地跑掉了。李文芳气得浑身发抖,用手指着赵海明的鼻子说:“你来看,这就是你养的好女儿,咱们到书房说去。”
  两人来到书房,也没心思喝酒了,李文芳想了许久对赵海明说:“你说吧,这件事是官了还是私了?如果官了,那么咱们到昆山县衙打官司。如果你愿意私了,那么我替弟弟写一张休妻书,你只要给我写一张无事的字据,把女儿带回家,此事就算了。”
  赵海明气得无话可说,只好答应了李文芳的要求。
  不一会儿,赵海明夫妻二人来到东院女儿的闺房内,只见女儿已抱着孩子睡着了,身旁堆放着几件男子的衣裤。李海明让仆人叫醒女儿,赵玉贞睁眼一看,爹娘和许多丫环、仆人站在自己床前,不由得大吃一惊急忙问道:“爹娘还没回家去吗?我刚才哄孩子睡觉,不知怎地我也睡着了,也不知现在是什么时候了?”
  赵海明气汹汹地说:“快起来跟我回家。”
  赵玉贞不解地问:“爹爹,你为什么发这么大的火?女儿难道惹着你了?”
  使女把刚才的事情对赵玉贞说了一遍,赵玉贞直气得浑身发抖,连呼冤枉。赵海明也不容女儿多说,立刻逼着女儿和自己回家了。
  赵玉贞回到家中越想越憋气:“我是被冤枉的,我要到昆山县大堂上去喊冤,要死也死个明白。拿了一把刀把窗户捅开,逃出家门,跑到大街上。此时已经是夜深人静,她也无所顾及,深一脚浅一脚地只向前走去,一直走到天色渐亮,可找了半天也找不到县衙。正在着急,对面走过来一个穷和尚,穷和尚走到赵玉贞面前说道:“你要打官司跟我走,不认识衙门我可以带你去。”
  赵玉贞心想:这和尚或许有什么冤屈,也要到衙门打官司,我不妨就跟他走吧。
  过了许久,和尚带着赵玉贞来到大堂上,赵玉贞说:“老爷,小女子冤枉。”
  知县问道:“你有何冤屈?从实说来。”
  赵玉贞就把事情详细讲述了一遍,说:“清天大老爷,我要状告我爹爹赵海明和婆家哥哥李文芳,他们冤枉我,求老爷明察秋毫,还我清白。”
  知县听完,心想:清官难断家务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我还是不要管。刚要退堂,只听人群中一穷和尚说:“冤案你不办,只会逼钱粮。”
  知县一听大声问道:“什么人在此喧哗?不要让他跑了。”
  衙役过去一找,穷和尚已经无影无踪了。知县于是叫差人传赵海明、李文芳到堂。
  此刻李文芳正在家中料理家务,一个人匆忙来报赵玉贞把他告了,李文芳听了勃然大怒,心说:好你一个赵海明,你怎么说话不算数,你既然不怕丢脸,我也没什么可怕的!于是包上赵氏屋中放着的几件男人的衣裤,跟着差人来到大堂上。知县再一次询问事情的经过,李文芳叙述一遍。知县大怒对赵玉贞:“赵玉贞,人证物证俱在,你还有何话说?”
  赵玉贞绝望地说:“老爷,我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还不如一死以表我的清白。”
  说罢拿出剪刀就要自杀,幸亏旁边差人手疾眼快,一个箭步冲上去伸手把剪刀夺过来。
  知县真不知如何是好了!就听外面一阵大乱,有人大喊:“小人冤枉!青天大老爷有人图财害命,冤枉。”
  知县正好借着这个乱劲,吩咐先把赵文贞和李文芳带下堂去。不一会儿只见一个和尚带着个浑身是血的人来到公堂上,那和尚正是济公。
  原来,济公把赵玉贞领到衙门后,自己向西走了下去。突然看见前面有个背着包袱的人,匆匆忙忙地往前赶路,济公心说:此人关系重大,要把他捉住,才好办事。紧紧跟在那人后面,那人感觉有人追他,索性不走了,把包袱放在地上,他在树下休息。济公来到近前,坐在那人的对面看着那人说:“我知道你叫汤二。”
  那人说:“我叫什么你管不着。”
  背起包袱头也不回地就走。济公一直跟着汤二进一家酒铺。汤二让店伙计帮他看管包袱,自己出去了一会儿,回来时看到和尚把包袱坐在屁股底下,就问店伙计:“我叫你帮我看着的包袱还给我吧?”
  伙计走到济公面前说:“穷和尚,你别坐着人家的包袱了,给我吧,人家回来了。”
  济公嘟嘟囔囔地说:“包袱是他的就给他吧,就算我捡了又丢了。”
  于是把包袱给了汤二,来到汤二旁边坐下。汤二点什么菜,济公也跟着还点什么菜,汤二气得也不说话。
  吃完饭,伙计过来对俩人说:“你们二位每人一百六十八文。”
  汤二怀中装有四百多两银子,只见和尚伸手掏出了四百多两银子,这银子跟自己带的一模一样,赶紧一摸怀中竟然分文皆无。和尚冲他一笑说:“这钱不是我捡的。刚才我进来时看见地上有银子,我就捡起来了,是你的就还给你吧,我不要。”
  说着,这把银子递给了汤二。
  汤二小心地把银子收好谢道:“和尚,你是个好人。这样吧,我替你把钱付了。”
  汤二付了俩人的饭钱,和尚抓起汤二的包袱就走,汤二急忙问:“和尚,我已经替你付了饭钱,你为什么还要抢我的包袱?”
  和尚说:“我怎会那样做,人得有良心,我不能白吃你的,我替你背着包袱,就算答谢于你。”
  说着话二人出了酒铺。汤二朝西走,和尚朝东走。汤二转身追上去问:“和尚,你为什么往东走?”
  和尚说:“我是东川的,你是西川的,我为什么要跟你往西?”
  汤二说:“那你把包袱还给我吧?”
  和尚说:“你的包袱我就拿走了。”
  汤二急了:“和尚,你想抢劫?”
  和尚说:“不但抢劫,而且还要打你。”
  说完用手一招,暗念六字真言,汤二头晃了几下就迷糊了。和尚上去他一拳,鼻子都流出血来了,抹了一包袱的血迹,打了然后就带着他来到昆山县的大堂上喊冤。
  知县问:“和尚,你有什么冤情?”
  济公说:“我和师弟背着银子赶路,师弟说想方便一下,我就先走了。站在三岔路口等了好半天,也不见我师弟,却看见这人背着我师弟的包袱来了。原来他杀死了我的师弟,抢走了他的银子。”
  知县把惊堂木一拍说:“你姓甚名谁?为何要害他师弟?”
  汤二这才醒转过来,知道来到公堂了,说道:“老爷,我叫汤二,我的确没有杀人。这个包袱是别人给我的。老爷若不相信,把给我的包袱的人叫来问一问便知道。”
  知县接着问:“是谁给你的包袱?”
  汤二答到:“是本县的孝廉李文芳,我是他的家人。”
  老爷问旁人本县有几个孝廉李文芳,手下回答说就只有一个。
  于是把李文芳传上堂来。
  李文芳上到公堂上,知县问:“李文芳,你见过他吗?”
  李文芳暗想:我最好还是说不认识。便说不认识。知县听后把惊堂木一拍,对汤二大喝道:“好大胆的贼民!若不动刑,你是不会说实话的。”
  吓得汤二大惊失色,急忙说:“老爷不要动刑,我全招。我从小在他家伺侯二员外李文元,后来二员外生病死了。一天晚上,李文芳先把我灌醉,对我说,我要你赤身藏在你二主母院中,在我生日那天,我叫人去开门,你从里面跳出来,我给你二百两银子。我一时糊涂,财迷心窍就答应了。事完之后,我就拿着银子回家,没想到碰到和尚,硬说我图财害命,我的确没有做那样的事。”
  知县听后,又问李文芳是不是这么回事,李文芳见汤二都已经全说了,不得已只好承认自己是为了独霸家产才这么做的。
  知县听后,吩咐把赵海明、赵玉贞带上来,讲清了事情的原委,众人这才明白过来。知县责令李文芳把赵玉贞接回家中,又把汤二打了八十大板。回头再想找和尚,责问他为什么谎报案情,和尚却已经不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