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野新谭

简介目录赏析读后感作者

光复汤邑小史(惕微稿)

  壬子初冬。予以事过绍。慕严于陵谢皋羽遣踵,指顾而为桐江南上之客。所谓七里泷者,帆随滩转,峭壁摩空,严谢高台,屹然对峙。一舟荡漾,数峰迥旋。览古苍芒,飘然而作出尘之想。舟行两日,遂抵兰溪。行李往还,此为通道。客商并载,半属金衢,江上孤行,颇不寂寞。有述客秋光复事者,谓金华本吾浙之中枢。新安江衢港,复汇流于境中。故金郡有事,易致波及两浙。
  然龙游兰溪之间,道途荆棘,盗贼横行。汤邑虽小,实介乎是。故汤溪之动静,尤足牵掣金衙两郡也。当武汉起义之初,警电传来,人心骚动,杯弓滋惑。
  市虎传疑,往往有言过其实者。九月中旬,杭州光复。北来之客,至谓攻抚署时。人以铜圆中蓄炸弹,一掷而片片俱裂者,无稽之谈。祗堪一噱,举一例万。其足以摇动乡愚,损害大局,大率类是。兰溪文物尚属开明,因交通之利便,得报纸之传播。而民军之秋毫无犯,鸡犬不惊,影响于人心者遂深。志士足以尽其能,宵小无以肄其伎。实报章之力耳。彼时民立报一种,尤受欢迎。得其一纸,辄费小洋数角不惜也。
  客商又言:金华之于两浙,汤溪之于两郡,犹地势上之关系耳。要之处此革新之潮流,钱江上游得以免于糜烂者。由诸志士奔走之功也。我邦兴学,仅及十年。然设无此十年教育之人,袖手旁观,谁敢仗大义而崛起?盗贼乘之,必且蹈洪杨覆辙。去年之事,岂堪复问乎?汤溪僻野,山岳绵亘,不得报纸之开导。而民智之塞,倍甚于兰溪。
  群盗观变,势更可虑。有王君者,曾卒业于浙江高等正科,秋风匹马,待时而兴。浙省之未光复也,阴合同志谋为响应。九月十四日,即与汤令商办民团。
  翌日更集本乡议员,讨论进行方法,保卫治安之具粗备,而浙江光复之电信适至。翌日驰赴兰溪。代表汤人电贺浙督。辞曰:大汉光复,民国万岁。随接覆电曰:贵处响应,无任欣慰。盖至是汤溪一邑,已脱专制而为自由之乡矣。维时民军代表将来郡,汤邑民智未开。君深虑人心浮动,或生误解或昧大义。
  谋之不臧,或酿巨变。因赴乡间,筹垫款项,整办民团,以补城区之不及。旋闻民军委员蔡雨香,委张君莅汤。复单骑入城,意图接洽。而张旋去,即星夜冒雨晋郡,与蔡君协商筹办各属军政分府。大局赖以稍定。
  时邑令方调省,代之者为陆经历,将以乘时灭收之钱粮四五千两,挟之俱行。王君亟与同志共追之,一经澈查,匿而不报者尽归之公,郡与汤溪皆利赖之。事既定,浙督汤公委朱育荃为汤民政长以综其成。君与诸同志即解散临时军政事务所,单骑归里。未一月而四乡寇盗复炽。行旅往复,几成畏途。君虑其鸱张,或致燎原也,不得已又入城。商知事,乞军政,分府陆军一棚,一切费用皆任之。时兵未至,急商民团长朱君带兵放哨示威,以寒匪胆。
  故毛家盗案兰溪李郎盗案之敉平,皆东乡民团力也。汤民政长知君精毅果干之可任也,屡欲升以职司,用资襄助。君以光复而还,莘才智之士于政界一隅。顾此失彼已属非计,矧学之而未能尽优者耶。未几也袖径去,将摒挡资斧。只身游欧,冀尽学以贡献于祖国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