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黄逢玉与四位各具才情的女子(其中两位是瑶民)悲欢离合故事,内容上不出于岭南风情人物,故名之岭南逸史。
正如前文叙及,才子佳人越风光,只衬得作者本人越落魄,用鲁迅的话说真正的勇士在前行,无暇作文,既如此,署一个假名,妆一个空梦,何必计较什么知识产权。
桃花庵内尼姑陈妙禅与秀才张才相恋,不久,张才病死庵内。妙禅生一子,用张才生前蓝衫包裹,托王桑氏抱出庵外,被本城知府苏昆买去为子。
绣屏缘二十回 存题苏庵主人编次。苏庵主人大约是吴语区人,书中有苏州一带方言;是个久困鸡窗的寒士,将去坐馆课徒,虔心礼佛,其文名是时也不大。(据本书第十一回末的附言。)所著尚有小说《苏庵二集归莲梦》。清初刊本。首序,尾署康熙庚戍(1670)端月...
以朗砖和尚为线索,写水、石两家的姻缘。水、石两家相距千里之遥,石生与盈盈又是萍水相逢,但经过一段曲折的际遇,作者写尽了他们的悲欢离合,两人终成眷属。
又名《石头补记》。内容接续原著20回之后,描写贾宝玉出家后成仙得道,林黛玉魂归仙位,玉帝慈悲赐二人成婚;薛宝钗教子成名,被玉帝封为真妃,钗、黛二人终效女英娥皇之例;宝玉在人间和天宫都身居高位,权倾人间、天宫、地府三界,不仅庇佑父兄子侄非公...
宝玉迷途知返,仍痴念黛玉。黛玉看破世态炎凉,整日参禅论道,拒与宝玉相见。黛玉表兄林良玉胸有大志,闭门苦读,乡试中榜,家事日兴。宝玉误为黛玉出阁,病愈重,几欲殆。贾复向林家提亲。黛玉梦中游太虚幻境,阅今世前生,心意始有回转。
作者曾经仔细阅读过曹雪芹的《红楼梦》。他于嘉庆二年阅读《红楼梦》之后,于宝、黛之情缘终不能释然于怀,便萌生续作的想法。他后来见到已出的《后红楼梦》,很不满意,于是写下了此书。
书接曹雪芹、无名氏《红楼梦》120回本。作者不忍原《梦》之美人香土,燕去楼空,于是通过天上、人间、地狱的种种通融,使贾宝玉与金陵十二钗得以重生聚合,其后又有多少软玉温香,男欢女爱。
全称《前明正德白牡丹》,明正德皇帝风流倜傥,梦有绝代美色白牡丹、红芍药,在奸监刘瑾的撺掇下,顿生南游访美之心。先是大臣保驾,不意路遇强人劫驾,扫兴而归。其后好游嗜色之心未泯,微服匹马出游,在苏杭间受尽困厄。
《品花宝鉴》,中国近代小说,又名《怡情佚史》,亦题《群花宝鉴》,60回。小说以主人公青年公子梅子玉和男伶杜琴言神交钟情为中心线索,写了像梅、杜这样的情之正者,和商贾市井、纨绔子弟之流的情之淫者两种人,以寓劝惩之意。然而所谓情之正者在旧观念...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的北京。常小南生在底层穷苦人家,以捡煤核为生。一次偶遇失业潦倒的洪士毅,对她的命运深表同情,用在慈善会打替工的微薄收入接济常家生活。二人萌生爱恋之情。貌美体俏的常小南后被杨柳歌舞团领班相中,从此在爱情上见异思迁,先后甩掉...
李小秋从省城到父亲任职的江西新淦县三湖镇度假,父亲却让他到当地一个著名的私塾先生姚廷栋处读半年汉文,私塾先生的女儿春华也跟着父亲读书,一对情窦初开的少男少女就这样滋生了爱情。可是,春华的父母已按传统礼仪,将她订了婚配。在清末民初变化的年...
《闺门秘术》是一部两性情感小说,作者是(清)不题撰人。是一部两性情感小说,既大名鼎鼎,又讳莫如深,闲话细说闺门秘术,正补传统经典文学作品之遗。
是一部明末清初小说之一,八十年代初由春风文艺社校点出版。在当时是保存拯救岌岌可危的孤本善本的非常举措。出版过程中,基本保持了原书原貌,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和文学史料价值。原书只有十回,原题南北鹖冠史者编,石庐拚饮潜夫评。作者真实姓名目 前尚...
叙明正德年间孙继高与户部尚书之女赵兰英恋爱婚姻事。本书底本藏于南开大学图书馆特藏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