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部治台方略的重要历史文献,涉及军事、政治、经济、文化、风表、民俗诸方面的内容。全书分为八卷,前五卷是作者编辑诸名臣的文章,后三卷是作者自己的言论。
明之亡也,死义者连镳接衽;若播迁穷海而之死靡他、称一代硕果者,则有宋文丞相而后,推明之张司马煌言云。
记女真部兴起,完颜阿骨打建立金国,至哀宗天兴三年(一二三四)为元所灭。书中重视宋、金、辽之间的关系及其交涉过程,以简明见长。所记女真贵族及其军事民主制真切而具体,于金主亮之荒淫颇多揭露,可与正史中有关记载相参校。
书将十六国北朝各政权的兴亡过程加以汇纂,使兴废始末,焕焉在目(原叙),所采内容与今本《晋书载记》不尽相同,便于了解这一时期纷繁历史的主线,也具有一定史料价值。
欧阳幼济谋刻父书,余曰:宜莫先于《见闻琐录》。盖其伯兄仲兄久居京邸,熟于中朝故事,其所行半天下,居停皆疆吏名贤,所交游多宏博魁杰之士。故于朝章国故,见闻所及,皆得其隐讳,大都出于当其事者之所告语,非剽掠传闻、下士耳食之比。
为清代史料笔记之一种。作者吴庆坻为清末遗老,本书分国闻、里乘、忠义、经籍、金石、书画、嘉言、杂记八类,内容涉及清代政治斗争、典章制度、人物逸事、金石考证、书画鉴别等等,其所记对研究清末政治、文化、风俗、民情颇有价值。
《广东新语》由清屈大均撰。《广东新语》成书于屈大均晚年(屈大均生平及诗文被禁缘由见本书《皇明四朝成仁录》,是一部有价值的清代笔记。全书共二十八卷,每卷述事物一类,即所谓一语,如天、地、山、水、虫鱼等。此书名为《广东新语》的原因,据作者自...
监国鲁元年(丙戌)夏六月丙子朔,浙江兵溃。上发绍兴。定西伯张名振驻师岑江,遣裨将张名斌统所部军迎驾,由江门入海。
十一卷,作于1846至1847年,杂记清末时事、人物、典章制度和扬州一带的名胜掌故等,还涉及古代名物、史事的考订,古代诗歌、碑铭、书画的评介,甚至傍及方药、及诗作。
八卷,作于1848年,多记温州、杭州、苏州等地的名胜、风俗和物产,及明清某些戏曲、小说的旧闻和掌故。
六卷,作于1848到1849年,内容多杂考古代的名物、年号、饮食等。本书记载翔实,考订精当,文笔尚佳,也适合闲读。
记台湾郑氏事;以叙郑芝龙发迹及成功南京之役为略详,余极简。合刊之郑成功传,如与郑亦邹郑成功传比校,除邹着末系评论一段以及传中稍有出入外,殆全相同。证以其它疑点,此传似非黄氏所撰。
本书(一册一一三面六七、八○○字)分八卷,无锡丁绍仪撰。据「自序」,清道光二十七年(丁未)秋渡台,尝佐台湾道仝卜年幕。在台勾留八阅月,凡台事之堪资谈助者,辄笔识之,并附所见,便成此书。每卷分二目,按序为建制、疆域、粮课、税饷、学校、习尚...
《竹书纪年》是春秋时期晋国史官和战国时期魏国史官所作的一部编年体史书。西晋咸宁五年(279年,另说281年或280年),汲郡(今河南汲县)人不准盗发战国时期魏襄王的墓葬,发现《竹书纪年》。该书亦称《汲冢纪年》、《古文纪年》。 《竹书纪年》共十三篇,...
4卷,166条。成书于乾隆二十二年,有自序;初刊于乾隆二十八年,邵齐焘序。内容或记叙自己的见闻,包括当时文人轶事、社会习俗、风土人情等;或记录读书心得、涉及经史子集、诗词曲画、文字音韵各个方面。这些内容都为后人提供了许多有参考价值的史料。
描述记录了多种形式的恋爱婚姻,还有神人相恋、义兽报恩的美好传说,一些诸如官场黑暗、科场舞弊的史实记载,具有史料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