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将全传

简介目录赏析读后感作者

第10回 贤王拜寿请圣命 丕显荐己下边庭

  大家正要举杯饮酒之际,忽然间听到外面有人喊冤枉,惊动了八王千岁赵德芳,他顺声一看,原来他是郡马杨六郎。郡马已泣不成声,泪流成行。
  八王千岁忙把御妹丈搀起,看到郡马血染征袍,心里发慌,问太君:“郡马回府为何不对我讲?”
  太君说:“我也不知他何时回到府里。”
  这时,众女将围上前来,比纷纷问长问短。
  太君问:“我儿为何离开战场?”
  八王千岁问:“老将军令公可安康?”
  郡马说:“我回京是为了告御状,不料想正好遇上八贤王。”
  说着,掏出状约呈给八王千岁。
  八王千岁接过状纸,从头至尾仔细地看一遍见状纸上写满了国丈潘洪的桩桩罪行,不由义愤填膺,得知杨家父子惨死,不禁潸然泪下。
  得知杨家众将大都被害,银安殿上顿时一片号啕哭声。众女将哭罢,齐说:“太君,我们上殿面君请旨,去边关捉拿潘洪!”
  太君道:“有八千岁在此,你们不可放肆!”
  众女将又跪倒请八王做主。八王止住悲痛说:“众位女将不要过于伤心,孤王先准下郡马的状,一定替杨家做主就是了。”
  众女将平身,八王又对太君道:“此案先不要往外传说。如果传扬出去,有人去边关通禀潘洪,只怕这老贼一错再错,借机反了边关,勾来北辽的人马,那样一来,不但杨家的冤仇难报,只怕宋室的江山也难保!”
  太君说:“依千岁之见,该当如何?”
  八王千岁说:“我倒有一个办法:孤去金殿见叔皇,先不提潘、杨一案,怕有人走露风声坏事,若是被西宫潘娘娘知道了,他准会派人报给潘仁美,一来怕老贼反大宋,二来怕杨家的冤仇报不成。待我把万岁请到天波府,暗地对他说出真情,并请万岁传圣旨,马上派人去边关,捉拿老贼潘仁美,押解进京审问,就是潘娘娘知道了,也不碍大事,只要审出潘仁美的口供,一定能给杨家报仇伸冤。”
  太郡和郡马谢过八王千岁,送出府门,八王千岁心急如焚,上马直奔金銮殿。不一会儿,八王千岁穿过午门,下马急步来到金殿外,黄门官通报后,皇上请八王千岁上殿。
  八王千岁整冠登殿,只见皇上哭丧着脸,满朝文武大臣也愁眉苦脸。八王千岁忙上前施礼道:“叔皇,今日是佘太君寿诞之日,杨家将为国为民去远征,应该表一表君臣之情,我来陪叔皇去杨府拜寿。”
  皇上长叹一口气说:“朕方才刚要去杨府,可边关来了紧急公文,一是要求速派救兵,二是金鞭王得病身亡,问如何处置,我君臣正束手无策,你来得真凑巧,待你看过边关公文再商议。”
  八王千岁接过公文仔细看,原来是潘洪亲笔所写,上面写道:杨家父子艺高胆大,违背军令私自交锋,中了辽将韩昌的圈套,损兵折将,丢盔卸甲,死伤了杨家众兄弟,多亏为臣带领二位国舅舍生忘死打接应,才救下杨家父子三人。谁料想杨继业又私自出马战辽兵,杀进两狼山,听说已丧命,六郎、七郎又违令出城,他二人败在韩昌之手,临阵脱逃下落不明,哪知道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金鞭王对杨家父子又疼又恨,重病染身,医治无效,为国牺牲,现今边关战局依然紧张,为臣万般无奈,只好禀奏万岁,如何安置呼王?请速派救兵,保全边关……
  八王千岁看完后心里很是恼恨,暗骂潘洪老贼,呼王爷为何丧命,恐怕也是死得不明!强压住心头怒火说:“以小侄之见,请叔皇到杨府,面见佘太君将此事谈清,因杨家将伤亡太惨重,然后再与太君商议出二路兵马之事。”
  皇上听了八王千岁这些话,连忙点头应允,于是文武百官伴驾去往天波府。
  不多一会,君臣来到天波府,太君和众女将出府相迎,陪万岁来到银安殿上,全都满怀心事尽在不言中!
  众大臣忙给太君拜寿,皇上也抱腕当胸说:“祝太君寿比南山、福如东海。”
  太君连忙说:“臣妻不敢领,谢万岁!”
  八王千岁说:“你满门忠良,何必谦恭!”
  太君连忙吩咐摆设酒宴招待,又和八王千岁把皇上单独让进内厅。
  皇上不解其意,正在纳闷,忽见八王千岁掏出状纸呈上,说:“叔皇,请看杨家的冤枉状。”
  皇上看后大吃一惊。
  太君又把六郎杨延景叫来面君陈诉冤情,把杨家父子被害的经过,从头到尾详细地诉说了一遍。
  这可难坏了皇上,心想:“潘洪本是当今国丈,他怎么会私通辽邦谋反呢?如若没有坏心,他又为何金沙滩害了杨家父子?”
  这时,老太君领着六郎跪在面前哀求说:“臣请万岁做主,下旨捉拿潘洪回京,为我杨家父子伸冤报仇!”
  八王千岁说:“我已准下这一状了,请叔皇立即派人去边关传旨,把潘洪押回京来审问。”
  皇上赶忙扶起老太君,叫六郎平身站立一旁,这才君臣共议捉拿潘洪押解回京之事。
  八王千岁说:“此事一定要严守秘密,切切不可走漏风声,对潘妃也不可告知真情,以防她派人去边关送信,也防潘仁美向辽邦投顺。”
  皇上说:“朕须到金殿派将,到那时岂能不透露风声?”
  君臣正在议论纷纷之际,从外面进来老家人杨洪通报:“马太君带着公子呼延丕显到金殿见驾扑了空,转寻来天波府要见圣上面报军情。”
  这马太君乃是呼王爷的夫人,皇上不知她到此有何事,八王千岁对皇上说:“叫他母子进来吧。”
  佘太君便叫众女将去接马太君母子进来,只见呼延丕显身穿重孝。母子二人见过皇上和八王千岁,便放声大哭。
  皇上说:“马太君,你母子不要啼哭,快快起来!”
  太君叫人看座,母子二人坐下。
  马太君说:“我母子二人由打府里来。马童来报:‘金鞭王染病在床,潘大帅曾去探病,他走后呼王死去,死的不明。’才说至此,马童吐血而亡,因为他是连夜跑回京城,活活累死了!呼王的遗体还在边关,求万岁做主!”
  听完马太君的话,没等皇上开口,八王就把六郎告御状之事告诉了马太君,然后说:“我们正商议派人去边关拿来潘仁美,问清是非,他害杨家众将如果属实,绝不饶他!现在呼王又死的不明,马太君不必难过,自有万岁替你做主。”
  皇上说:“皇侄,你看谁能去边关捉拿潘仁美啊?去人少了恐怕不行;去人多了又容易引人注目,你看如何是好?”
  此话惊动了呼王之子呼延丕显,小将当时上前施礼,说:“万岁,臣儿愿下边关去捉拿潘洪!”
  皇上听言,当时一愣!顺声一看,原来是呼延丕显这小顽童!
  皇上摆摆手说:“不用,你年岁太小,你才一十三岁,怎么去带兵?怎么能捉来潘仁美,怕只怕你一去之后难以回京!”
  呼延丕显说:“万岁看我年纪小,可有几位古人臣儿牢记在心:甘露一十二岁做了宰相,周公瑾一十三岁当上了水军都督领过兵,五代残唐的高行周,他九岁就挂帅为将领,小沉香劈山救过母亲,还有那文武状元小罗成。提起前几辈古人,臣儿还可算个老英雄哩!再好比金钢钻虽小能钻瓷器,枣核丁虽大可不行;狸猫虽小能避鼠,再大的兔子也怕小鹰;蟒长八丈只做一道菜,龙长七寸就能腾空穿云。请圣上、八王千岁放宽心,臣儿此去定能马到成功!”
  皇上说:“潘仁美是带兵元帅,边关有几十万人马,一旦你到边关提拿潘洪走露了风声,一怕你性命难保;二怕他带兵造反进攻汴梁。”
  呼延丕显说:“万岁请放宽心,臣儿想过,到边关明拿潘洪比登天还难;只有用稳军计智取,骗他回朝。请万岁传下三道旨:一道旨是边关众将功劳很大,由我带着酒肉去犒赏三军;二道旨派我去请父灵还朝;三道旨命我捉拿潘洪。我带着万岁的三道旨意,到那里随即应变,见机行事,准能成功。如若办不成,臣儿情愿输项上之头!”
  听完此话,八王千岁和太君都称赞丕显聪明伶俐,别看他小小年纪,却很不寻常!
  皇上说:“皇侄,太君,你们看此事如何?”
  八王千岁和太君同时又问马太君:“夫人可舍得叫丕显去边关?”
  马太君说:“丕显儿人倒还机智,也有些本领,但能否拿住潘洪,却不得而知。只要万岁下旨,八千岁和太君愿意叫他去为国出力,老身绝不阻拦,就叫他去吧!”
  八王道:“既然如此,杨景邦过来,你跟随丕显同去边关,对他捉拿潘洪之事,你要尽力协助。捉拿这个老贼早几天、晚几天全不要紧,只是要千万保住丕显的安全!假如他有个三长两短,杨景邦,你拿命来见我!”
  杨总兵说:“请八王千岁放心就是。”
  这时,六郎在一旁对丕显说道:“到边关之后,潘洪手下有陈琳、柴干二位总兵,是咱们自己人,有用到他们的时候,可以找机会说明真情。”
  然后,六郎又对八王和太宗说道:“黑沙河边还埋着我七弟的尸首,请万岁准许丕显请灵回朝时,把七郎的尸首也带回京来!”
  皇上和八王点头应允。丕显对皇上说道:“臣儿去边关,还请万岁封个官职,才好出面行事。”
  皇上心想:如果官封小了,怕捉拿潘洪时,众将不服;如果官封大了,怕朝中文武不满。又一想,他这是舍命去边关,也算是一员了不起的小将!如果真能拿回潘洪,也称得起是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为国立功啊!他本来就是少王爷,于是就封丕显为双王。封罢,呼延丕显叩拜谢恩。皇上又道:“几时动身哪?”
  大家齐说:“此事不宜拖延,越快越好!”
  八王请皇上传旨校场点兵五千,呼延丕显、杨景邦第二天就动身去边关。
  待一切安排好,八王又提醒皇上千万不能对娘娘言及此事,也不能叫文武百官知晓,暂时严守秘密。然后,皇上和八王各自起驾回宫,文武官员各自回府,暂且不表。
  再说第二天五更,呼延丕显和总兵杨景邦带兵五千出京赶赴边关,一路上饥餐渴饮,夜宿晓行,不必细表。
  这一天兵到边关,早有人报与潘洪。老贼听说来了奉旨钦差,心中提心吊胆,怕和杨家一事有关,就叫来潘龙、潘虎,告诉二人只要钦差一提杨家之事,就先动手杀死钦差,然后父子带兵造反汴梁。安排已毕,潘洪带兵将到城外迎接,一看钦差是个十几岁的小将,顿时就把心放下了。
  潘洪来到近前跪倒说:“臣潘洪接驾,愿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丕显说:“太师免礼,带路进城到帅堂听候宣读圣旨。”
  潘洪站起身来给丕显拉马,丕显赶忙下马说:“老太师偌大年纪给我拉疆,实不敢当!”
  潘洪听丕显如此说话,心中更加高兴,就在前边引路来到帅堂。
  潘洪跪倒接旨,丕显高声读曰: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太师潘洪领兵征辽,日夜操劳,战功卓著,兹派钦差呼延丕显前往边关犒劳三军,将官每人晋升一级,兵士每人给半年军饷。钦此!”
  潘洪领旨谢恩后,把圣旨供于案前。丕显又叫他领收带来的羔羊、美酒,犒劳三军。潘洪大喜,吩咐摆宴款待钦差。双王丕显说:“潘大帅,我这次奉旨来办两件事:一是犒劳三军;二是接我父亡灵还朝。我父棺柩现在何处?我要先去参灵。”
  潘洪说:“双王一路辛苦,休息一天再去不迟。”
  双王说:“我一点儿也不累,大帅的酒宴我领情了,还是领我先去参拜父灵吧。”
  潘洪听言,只得带丕显去拜灵。双王把杨景邦和五千军兵,全都带到了呼王的临时王府,走进门庭,闪目一看只见灵棚高悬白绫,棺椁前摆放一张八仙桌,桌上供着五贡,还有一盏长明灯,顿时觉得心如刀绞,万分悲痛,跪地放声大哭:“爹爹啊!你一死闭眼离了人世,撇下我们孤儿寡母……孩儿再也不能见到爹爹了……”
  呼延丕显哭得如痴如醉,众人一旁也伤心落泪。
  老贼潘洪劝道:“双王,人死不能复活,再哭也无用,要保重自己的身体呀!双王若是有个好歹,谁来护灵转回京城?家中老母还需双王你来侍候孝顺呢!”
  王府总兵杨景邦忙上前来扶起丕显:“双王,哭坏了身体如何回京呀!”
  丕显这才止住悲痛,心中暗骂:潘洪老贼,若查出果真是你害死我父亲,我一定把你点天灯!想到这里,眼珠一转,假意说道:“大帅和我父生前有交情,刚才我身带圣旨公事公办,现在公事已毕,你也别谦恭过分客气,叔父如同生父,侄儿犹如你的亲儿,我父已病故离开人世,今后侄儿可全告叔父啦!”
  几句话说得潘洪心动,暗自寻思:不如我收丕显为义子,这样倒可以用他来挡风,蒙蔽众人,我再派心腹的人紧盯着他,他若于我不利,我就暗中把他除掉,想到这里,潘洪就说:“双王千岁,我有句话想要告诉你,如果不妥,你可别生气。自打我们一见面,我就非常喜欢你,我想高攀收你为螟蛉义子,陪伴在我的身边,不知你愿意不愿意?”
  丕显一听此话,心中暗暗高兴,这样正好乘机稳住老贼,步步施行我的计谋。想到此,扑通一声跪下说:“干爹,你说的话正合干儿心意,从今往后我又有人疼爱了!你是棵参天大树,我可以在大树下乘凉了。”
  双王这里认干爹,倒惹得边关众将不赞成,这时可急坏了陈琳和柴干二位总兵,暗暗埋怨说:你不知道老贼害了你父亲,竟然认贼作父,可惜你被他蒙在鼓里,我们又不能对你说实情真是急煞、愁煞我们了!
  潘龙、潘虎二人心里也不平静,心想:这小子看样子可够机灵的,今后我兄弟一定要多加防备,别中了他的圈套!
  潘洪心中很是高兴,把丕显让到帅堂上,大摆酒宴,为双王等接风洗尘。
  潘洪起喝起高兴,丕显怕酒后失言暴露真情,饮不多便假装酒醉,趁机退出帅府回到公馆。
  王府总兵杨景邦小声地问双王:“你打算怎样捉拿潘洪?你认潘洪为干爹又是怎样打算的?”
  双王说:“杨总兵,你休要着急,莽撞了会坏事的,咱们稳住了老贼以后,再见机行事。棋错一着,满盘皆输!”
  二人回到公馆不大一会儿,边关总兵陈琳和柴干来了。他二人原来是奉了潘洪之命来暗查呼延丕显行踪的。
  老贼用人也算瞎了眼,拿着金子当黄铜,他哪里知道陈琳、柴干早已和郡马、呼王爷心心相通!
  双王呼延丕显听到外边来人了,就向杨景邦递了一个眼色,二人也就不再谈话,只听见外面来人问道:“钦差大人可在?”
  “在。”
  “请回禀,我二人求见!”
  差人进来报与双王,丕显和杨总兵简单商量了几句,然后说道:“有请!”
  陈琳、柴干二人进来见了丕显,施礼已毕说道:“元帅差我们来看看钦差大人需要什么,我二人好给准备。”
  双王说:“杨总兵,你到外边侍候。”
  杨景邦答:“是。”
  随即走出厅外。
  丕显叫二位总兵坐下后问道:“你二人是来招待我呢,还是奉命来监视我呀?”
  二人听了大惊说:“钦差之言差矣,您是钦差大人,又是潘元帅义子,此话从何而出?”
  丕显心想:“我正想找你们哪!事不宜迟,拖延下去万一走露风声就要性命难保。不如趁此机会对他二人言明。”
  于是说道:“二位总兵,若不是你二人放走杨郡马,他回不了京城,我也来不了边关呀!”
  陈琳、柴干听双王忽出此言,一时摸不着头脑,莫名其妙,又怕叫人听见惹出大祸,不由得两眼直往外看。
  丕显看出了两个人的心思,就说:“二位总兵不用害怕,杨总兵在门外巡风,你们有话尽管说。”
  陈琳、柴干听完这句话,抖了抖精神,壮了壮胆说:“双王,你来边关究竟为了何事,能把真情告诉我们吗?”
  丕显说:“你们来得太好了,我正想找你们俩呢1”
  然后,他就把郡马回京、八王准状、皇上传旨捉拿潘洪之事对二人说了一遍,又告诉他们:“御总兵杨景邦帮助我来捉拿潘洪,我认潘洪为父,以减少老贼的疑心。可能引起边关众将小瞧于我。其实,我和老贼也有不共戴天之仇!我父王的马童已然跑回京城送信,说我父王可能也被潘洪所害。不知你二人知不知道其中蹊跷?”
  陈琳说:“金鞭王知道七将军被潘洪乱箭射死以后,非常恼怒,气得要用金鞭打潘洪,不想一时晕倒,从此病在床上。那一天,潘洪去探病,他走后不久,老王爷就去世了。金鞭王之死定于潘洪有关!”
  柴干接着说:“潘洪害杨家父子,我们就可以做见证。他命我二人到黑沙河去截杀六将军,我二人不忍害死忠良,所以背着老贼放走了郡马。此时若被老贼知晓,我二人也必然性命难保!”
  丕显说:“二位自管放心,从我嘴里决走不了风声。”
  二人又问道:“潘洪权大兵多,凭你和杨总兵带的这点儿人马,如何能拿潘洪?万岁和八王为什么不多派兵将来呢?”
  双王说:“我来边关不能多带兵将。因为:一是要避人耳目,要悄悄地出城前来免得走露风声,怕有人先给潘洪通风报信;二是多带兵将容易引起老贼怀疑,怕他索性来个投辽反宋。所以我们少带人马,先稳住老贼,再想办法拿他!”
  二位总兵听了这些话,心中顿开茅塞,大为高兴,问道:“双王,现在有何妙计呀?”
  丕显说:“我与杨总兵商议,打算明天校场内犒赏三军,借点大卯时机捉拿潘洪。可是俗话说:‘单丝不成线,孤树不成林’。我来时郡马已经告诉我,二位总兵是自己人,叫我先找你们商量。如果明天动手,不知其他那六位总兵是忠于朝廷呢,还是听命于潘洪?”
  陈林说:“我们这八个总兵全是金兰之好,双王尽管放心!只是不知明天点贸如何拿潘洪?”
  丕显说:“我们计议如此如此……一计不成再用二计,你们看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