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将全传

简介目录赏析读后感作者

第12回 八王挥锏打赃官 崔亭奉旨调寇准

  刘秉臣贪赃枉法,在公堂上将原告打成被告,说六郎诬陷国丈妄告不实,对六郎要严刑拷打。
  他正要残害杨六郎,忽听堂外大声喝喊:“住手!随着话音,闯进来了八贤王。”
  诸位要问:怎么这么巧呢?这可不是“无巧不成书”,而是八贤王的精心安排。
  原来,八贤王对刘秉臣早就不放心,所以一下金殿就对他进行了叮嘱。为了预防万一,又派人在御史衙前巡望,今日一见派人去天波府提杨六郎,早有人去报知八王千岁。八王千岁知道事关重大,就来到堂外听审,并且告诉衙役不许通报,所以在这千钧一发之时,八王千岁来到堂上。
  八王千岁左手怀抱凹面金锏,右手指点着刘秉臣,高声斥责:“刘秉臣呀刘秉臣,你胆大包天,竟敢把国家王法扔在一旁!散朝时,本王叮嘱你要秉公审潘、杨一案,你却恣意妄为,无故动刑残害六郎。你这人面兽心的东西究竟想做什么?朗朗乾坤,岂能容你胡作非为!”
  八王千岁越说越气,将左手的凹面金锏交与右手,举起来就要打。
  这时,刘秉臣若要是撒腿就跑,也就挨不着打了。可他以为那凹面金锏上打君、下打臣不过也就是那么说说吧,打过谁呀?一个都没打过,就单打我!
  他这么一想,就没跑,还用手指划八王千岁,叫嚷:“这是公堂,你别乱来!”
  八王千岁更来气了,呼的一锏砸去,喀嚓!刘秉臣的脑壳就碎了,扑通!身体倒在地上,死了。
  南清宫八王千岁赵德芳怒从心生,当堂用凹面金锏打死了刘秉臣。从此,满朝文武对潘、杨一案更无人敢过问。
  你想,一边是潘娘娘的父亲当朝国丈,一边是八千岁赵德芳的妹丈杨六郎,都是皇亲国戚,不管得罪了哪一边,小则丢官、大则丧命,谁还敢沾这个边啊!
  丞相王苞王延龄查了《清官册》,在金殿动本保举下邽县七品知县寇准审理此案。
  那寇准已在下邽县连了三任县令,官清似水,为人刚正,且与双方均无牵连。
  皇上准奏,立即派大太监总管崔亭为奉旨钦差去宣调寇准。崔亭领旨非常高兴,心想:常言说,钦差出朝,地动山摇。洒家在万岁身边当差,途经的州城府县,谁敢不接,谁敢不给咱家送礼?自古道:文官怕调,武将怕宣。寇准一听说皇上调他这小小的县令,必然吓得魂飞天外,他一捉摸不知何事触犯朝廷,准得想尽办法打点门路,这岂能不给咱家送礼?这趟下邽县之行,必然捞他个满载而归!
  太监崔亭第二天就收拾启程,沿途之上搜刮勒索不必细表。这一天,崔亭正往前走,听差人说离下邽县已经不到三十里了,心想:怎么还不见县官来迎接呢?寇准你好大的胆子!一路上州城府县各地官员听说咱家要来,哪个不出城四十里迎接?你这个小小的县官,胆敢在县衙稳坐泰山不接钦差!洒家要给你点颜色看!想到这里,便叫人马稍停,在此等候县官迎接。
  可是,左等不来,右等也不来。崔亭这个气更大了。这时,打前站的差人来报总管,说下邽县的县衙门可难找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找到,可是衙门里连个人影都没看见。
  崔亭听说一愣,心想这事儿可真新鲜,别在这傻等了,到城里看看再说。真要找不到寇准,回去哩真还没法交代。于是叫人带路直奔县城,来到县衙门前一看,不由得惊呆了!
  只见县衙一片凄凉,门前荒草长满,两扇大门只剩下一扉,影壁坍塌了半边,墙皮大块脱落,破旧不堪,鸣冤鼓上积有一寸多厚的尘土。
  崔亭下马进了县衙,只见大堂上寂静无声,公案桌坏了一条腿,下面垫着几块破砖,破旧的椅子缺椅垫,后边的屏风全褪了色,也不见三班衙役的踪影,难道这县衙关板散摊儿了?
  他心里暗暗盘算:怎么看不到县令寇准的人影呢?看来这一趟八成是徒劳往返白受累了。找不到寇准,万岁怪罪下来,我可怎么承担呢?想到这里,赶忙叫差人快去找县官来问个明白。
  差人不敢怠慢,急忙走出大堂直奔后院,大声喊叫:“有带气儿的吗?快滚出一个来!”
  随即就听到有人答应:“你找谁呀?”
  当差的顺声一看,这个人身穿一件青衣,年纪约十五六岁,面带笑颜,精神饱满,便问:“你是谁?叫什么名字?”
  这个人从容回答:“我是寇大人的书童,叫寇安。”
  当差的一听,这回算找到寇知县了,忙问:“你们县令在哪里?现在奉旨钦差已到,快叫他到大堂前去迎接,如果再要来晚了,钦差怪罪下来,他可承担不起!”
  书童答应说:“是、是、是,我家大人正在后园种菜呢!”
  说完,拔腿就往后边跑。
  崔亭见寇准半晌无言,以为寇准害怕了,说:“寇准,不去不行。明日清晨启程,你现在可以回去把家里安置一下。”
  寇准说:“卑职在这里连任三任,弄得衣衫褴褛、一贫如洗,连入都的沿途川资也无支付不起。请钦差大人先回朝禀明圣上,待发下川资路费,卑职再应旨进京。”
  崔亭一听就愣住了:“寇准,你不随我进京,我回朝怎么交待?”
  “那,下官就管不了那么多了。”
  崔亭一看也没办法了,说:“既然贵知县如此清贫,咱家先替你垫上,你进京后再还清,怎么样?”
  寇准说:“帐,下这不敢借。进京后审潘、杨一案,一旦审理不好,性命难保,哪来的银钱还债?请大人谅解!”
  崔亭一听,暗想这一趟差使我是白给他忙活了!“这样吧,我先拿出银两,你换套官服,把家也安置一下。到京城后如审清了潘、杨一案,你升官还帐;如审理不好,你死了,那就算我赔了,我不要了。”
  “下官从来不借帐,还是钦差大人先回去吧!”
  崔亭一想,回去也没法交差呀?“干脆,这银两算我送你的,不要了。”
  寇准说:“多谢钦差大人!”
  崔亭想:这次我算是赔到底了。
  寇准说:“差人、书僮也得跟我去,他们全得要安家费。”
  崔亭一咬牙,说:“行!一次算清,要多少,快讲!”
  “钦差大人您看着给吧。”
  崔亭命人拿出银两,叫他们分头安置,明日一早动身。
  第二天天刚亮,衙门外一阵嘈杂声。崔亭当时吓了一跳,慌忙起身派人查看。
  不大会儿,差人来报,下邽县的黎民百姓听说寇准要走,他们来送万民衣、万民伞。还筹集了三百两白银送给寇准。
  崔亭一听,心中暗乐,“寇准不是说没钱吗?这回有了三百两银子,一路上吃喝差不多了。再跟我哭穷就办不到啦!”
  于是来到衙门外。见寇准正和父老乡亲争执不下,听寇准说:“万民衣、万民伞我收下。银子我是分文不收,多谢乡亲们的好意!”
  崔亭一听,可急坏了,这三百两银子又指不上了!立即吩咐马上动身
  寇准换上了万民衣,收下万民伞。众百姓又给寇大人拿过来一双新官靴,留下他的旧靴子要挂在城头。有这么一句话,叫“清官留靴,赃官留帽”嘛。这说明寇准的为人是真不错了。
  寇准带书僮刚要动身,哪知又被百姓团团围住,男女老少一齐哭喊、:“大人,您不能走哇,我们舍不了您哪!”
  哎,里三层外三层挤满了众乡亲都夸说寇大人为官清正,两袖清风……是呀,像寇准这样为国为民的父母官,老百姓怎么能舍得让他离去呢?
  寇准看见这情景,心酸难忍,便说:“父老兄弟,姐妹乡亲,我进京审完了案子,仍回下邽来当县令,和父老乡亲在一起,再也不分离。”
  众乡亲一边哭一边送。
  崔亭说:“你们快快闪开,耽误了时间会灾祸临身!”
  任凭崔亭怎样威胁,百姓还是把县令寇准送出城门。
  寇大人回头高高地拱了拱手,辞别了老少乡亲,扳鞍纫镫上了马,快马加鞭直奔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