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仁贵征东

简介目录赏析读后感作者

第十四回 用计谋三箭定天山 射鞭鞘巧夺凤凰城

  薛仁贵与天山守将辽龙大战了几十个回合。他用方天画戟猛力一磕,辽龙的刀不知飞到何处去了,辽龙大败而归。
  他往回一败,辽虎催马出就上来了,紧跟着三爷辽王高也冲上来了。
  薛仁贵一看,杀败了一个,又上来两个。但他毫无惧色,把方天画戟一摆,面对来将,大声喝道:“你们还有多少战将,就请统统来吧!薛某静心恭候。”
  辽虎、辽王高一听,五内如焚,七窃生烟,历声骂道:“薛蛮子,你竟敢如此口出狂肓,小看我东辽大将!快快下马受缚,不然,今日让你死无葬身之地!”
  薛仁贵答说:“我可以实言相告,我没有多大本事,只是万马军中一小卒,象我这样的在中原何止万千,中原乃是大邦之地,有的是出乎其类,拔乎其萃的英雄豪杰。不过,我们身上的这点本领,不用说你们没有,也许闻所来闻。所以同你们交战,不用正规之军,有我们这几个小小的火头军就足够战败你们的了。”
  嗬!薛仁贵的几句言辞差点把三爷辽王高的鼻子气歪了,心想,大唐朝的火头军说话可太损了。今日,我倒要看看,你们火头军到底有多大本事,有多大能耐?
  薛仁贵看了看这三个人,知道他们不服气,又继续说道:“咱们不用说别的,哎!就我们中原的雕翎箭来说,就同你们的不一样,奇特之至!”
  辽王高一听,说:“什么?这雕翎箭还有两样的,不都是用弓把箭射出去吗?你怎么说得那么神乎其神呢?依我看,你故作惊人之语,以此吓唬人罢了。”
  薛仁贵说:“你看看,怎么样,我说你不信嘛。我们大唐朝的雕翎箭,向空中一射,定能发出吱吱的叫声,还能出现一颗人头,人头能说话,你可见过?”
  “啊!这,这……”
  辽王高看看辽虎,辽虎看看辽龙,三个人面面相觑,惊奇而又有点疑惑。
  辽王高说:“你呀,纯粹是胡说八道,实属说大话,吹牛皮!”
  “咱们这么办,我射个样子让你们瞧瞧。”
  “那好,你射吧!让我们开开眼,看看你的雕翎箭,怎么叫唤,怎么出现人头,怎么样儿说话?”
  “这倒可以,不过先得把事情讲明白了。我的箭射出去了,也出现了人头,并且也说话了,那么你们应该怎么办?这得有个讲法才好。”
  “这,这……那我们就认输了!”辽王高答道。
  “你们认输,怎盘个认法呢?是自己割下首级给我呀,还是把天山献给我?”
  这老三辽王高性如烈火,心直口快,大声喊道:“薛鸾子,如果你射的雕翎箭,真能出现人头,并能开口说话。我们情愿双手献出天山。”
  “这可是真的?”薛仁贵问道。
  “君子一言,快马一鞭。大丈夫说话,如白染皂,铁板钉钉一个样。我们绝不食言。”
  薛仁贵说道:“就这么办,一言为定。你们向后退几步,站好,瞧我的。”
  辽龙、辽虎和辽王高把马匹往下一撤,排成了一溜,静候观箭。
  三爷辽王高心眼多,用手朝两个哥哥一比划,意思是让他们把兵刃拿起来,提防有诈。
  辽龙和辽虎会意,哥俩把大刀立刻拿起来,把咽喉一挡。辽王高随即也把车轮大斧一摆,用斧头挡住了咽喉面部处。然后,皆全神贯注地看着薛仁贵射箭。
  哥仨这样做的目的,谁也明白。你不是射雕翎箭吗?你要射到我们身上,都不要紧。若射跟睛,看得见,能躲闪;射身上,有盔甲,穿不透,射咽喉,也有了防备,用兵刃护住了。
  薛仁贵看了三个人那动作,不由得一阵“哈哈”大笑。
  辽王高也明白薛仁贵在笑什么,只佯作不知。心想,你不用发笑,我们才不上你的当呢!常言道:“明枪容易躲,暗箭最难防。”
  你休想暗中给我们一下。辽王高觉得自己很高明,做到有备无患,万无一失了。
  这时,薛仁贵一伸手,就把弓从身上摘了下来,又伸手把箭拽出一支。箭搭在弓上,双手一按,高声喊道:“你们三位看好了,我的箭可要射出去了。”
  话音未落,就听嗖的一下,箭飞向天空。箭离弓弦,速度快,往空中一去,发出“吱吱”的响声。这一下哥仨全愣了,哎哟!这箭真叫唤了。
  薛仁贵道:“你们听见了没有?我的雕翎箭已经叫唤了,就要出现人头了。看!就要说话了!”
  这哥仨都仰着头,目不转睛地望着天空,谁也没有注意到别的事。不知不觉地就把刀和斧挪开了咽喉处,就连身旁那些兵丁也全神贯注到那空中的飞箭上了。
  就在这一刹那问的工夫,薛仁贵早把三支箭又握在手中。说时迟,那时快,只听弓开弦响,“啪、啪、啪”一连三箭,几乎是同时射了出去,速度快极。不偏不倚,正好射在了这哥仨的咽喉上。不知道的还以为一次射三箭呢,等到三人发现已经迟了,已无法躲避。
  薛仁贵这一招数,出人意料。
  那哥仨中箭后,谁也没有言语,一声不响地都死了。尸休往下一栽,掉在了地上,那可真是“冷锅贴饼子——蔫不出溜地下去了。”
  待后边的兵丁发现三位将军落马身亡,明白过来是怎么回事的时候,已经晚了。此时,薛仁贵九人猛然冲入军中,一阵砍杀,如入无人之境。片刻工夫,兵丁死伤逃亡者不计其数,余者皆归降于唐。薛仁贵不费吹灰之力,一弓三箭,夺下天山。此后,凡东辽守将听到者,无不骇然,望风丧胆,从而火头军名声大震。
  探马来禀撤张士贵,说火头军薛礼在两军阵前,三箭定天山。张士贵甚喜,连忙向尉迟敬德报功。
  其实,薛仁贵哪有什么响箭,根本不会出现什么人头,也不能说话,纯属诈语。那为什么箭会响呢?原来那箭头下边衔着一节小竹子,有窟窿眼,象哨子似的。当它被射向空中时,速度极快,空中的风就向里灌。风从那后边小跟里一出来,就会发出“吱吱吱”的声响,名之日响箭,又叫通信箭。东辽当时没有这种箭,以为稀物,结果哥仨好奇上当,中箭而死,遭致惨败。
  唐军夺下天山,又向风凰城进发。
  薛仁贵对张士贵说道:“总爷,这次到凤凰城,就不要扎营了。小人一鼓作气,走马取关,夺下风凰城,咱们到城里休息。小人一定要以功赎罪,报管总爷对小人的恩德。”
  张士贵一听,十分欢喜,连连点头赞同,忙说:“好,就听你的。”
  薛仁贵弟兄九人,马不停蹄,一直来到凤凰城下。
  在他们之前,天山败下来的人马也逃进了凤凰城,把失败的经过报告了守城主将、镇守总兵盖先莫。
  盖先莫听说,这次大唐东征拜尉迟敬德为兵马大元帅,徐茂公为军师,发来精兵二十余万,皇上李世民御驾亲征,手下带有马三保、段志贤、殷开山、刘洪基四位开疆展土老臣和二十七家总兵,一路上取关夺寨,所向无敌,势不可挡。
  那位被称为三十六路都总管,七十二路大先锋的正印先锋官,姓张名桓,字士贵,此人有四个儿子:张志龙、张志虎、张志豹、张志彪及姑爷何宗宽。而这些人都不可怕,可怕的是他帐下,名唤薛礼的火头军。说这个人十分厉害,能征善战,武艺非凡,自下海东征以来,攻关夺寨,一马当先,大显神功。他鞭打独角兽,箭射戴立鹏、辽龙、辽虎、辽王高,戟挑彭铁龙、彭铁虎、彭铁豹,同时降服了思乡岭的四员大将,又三箭定天山。对于这些说法,盖先莫半信半疑。第二日,他得报,唐军兵马已临凤凰城下,使他吃惊非小。感到唐将用兵神速,非同小可。
  他急忙带领众将登上城头,手扶护身栏往下一望,可把他吓坏了。只见城下唐军先锋兵马黑压压的一片,呜金击鼓,喊声震天,令人不寒而栗。
  他正观瞧,忽然城下闪出几匹坐骑,为首的是一匹白龙马,马上端坐一将,身着自衣,手擎方天画戟。此人正是薛仁贵。
  薛仁贵来到城下,一心要走马取关。他把队伍列成一字长蛇式,让弟兄们观阵。
  他握戟拍马来到前面,抬头往城上一看,只见那员敬将头戴镔铁盔,身穿镔铁甲,内衬皂罗袍,背后飘着两根雉鸡翎,胸前挂着狐狸尾,下身因护城栏所阻,就看不太清了。
  那人看到薛仁贵向城上观望,便大声喝道:“呔!城下来者何人?”
  “我乃大唐先锋前营‘月’字号火头军老爷,姓薛名礼。”
  “啊……原来你就是那个火头军薛礼呀!嘿嘿,听人说你是什么颈长三头,肩生六臂;胳膊上走马,脊梁沟跑大车,横推人马倒,倒曳九牛回,站起来顶破天,蹲下去踩塌地。闹了半日,你也是两个肩膀头,驮个小肉球,不比谁多什么呀!”
  薛仁贵气得虎眉倒竖,两目圆睁,遂大声喝道:“城上答话者,快快通报名姓,出城前来受死。”
  “我乃凤凰城总兵盖先莫是也!”
  “你就是镇守凤凰城的小小总兵大人啊。盖将军,听我良言相劝,你赶快开城投降,献出城池,我放你远走他乡,逃生去吧!如若不然,我们拿下城来,决不饶你!”
  盖先莫强压怒火,说道:“薛蛮子,听说你的箭法神奇,今日我倒要领教领教。”
  说着“嗖,地一下,从背后把自己的打将钢鞭,拽了出来,在手中一举,又说:“你在城下若能射到我这鞭鞘,我就带领人马,一走了之。只要你在一日,我就再不出世。”
  薛仁贵一听这话,忙问:“此话当真?”
  “绝不食言!”
  “你只要箭射鞭鞘,我马上献城。不过,你要是射不中呢!”
  “那么这座城我就不取了,谁有能耐谁取,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就这么办。”
  说罢,薛仁贵就把弓摘下来,取出了箭,正准备箭往弓上搭,蓦然发现盖先莫在城头上,手举打将钢鞭,来回不停地晃动起来。忽悠一下,薛仁贵不由得一怔,恍然大悟。哎呀!这小子真鬼,不曾想他会来这么一手,这样来回晃动,如何能射得准呢?怎么办?不射吧,他会小瞧于我。
  他思来想去,忽然眉头一皱,计上心来。他拉满弓,瞄着准,忽然问把手一松说道:“唉!盖都督,咱们可讲明了,咱俩赌输赢,可不能有暗算。”
  盖先莫说:“这是哪里话来,我干吗要暗算你呢?”
  “你瞧,你身后那些人,都把弓箭拿出来,要干什么,莫非要射我不成?”
  盖先莫听到这话,赶紧回头一看,对部将说道:“喂!谁也不许放箭哪!唉!这………”
  其实哪有拿弓箭的,那是薛仁贵施的一计。就在盖先莫回头看的刹那间,薛仁贵的弓开弦响,只听啪的一声,正射中了打将鞭鞘。盖先莫想说什么已经晚了,只见薛仁贵正手握长弓,对他莞尔而笑。这是“瘸拐李,把眼挤,你糊弄我,我糊弄你。”
  盖先莫感到薛仁贵既勇力过人,而且胸有谋略,实属智勇双全之将,遇到这样的人,没有不输的。无奈,只好践行诺言,遂高声喊道:“薛蛮子,今日我认输,城交给你了。咱们后会有期。”
  言毕,他在部将的陪同下,由压马栈道走下了城头,带着六七万人马,离开了风凰城,一溜烟走了。城中的老百姓一看盖先莫弃城而去,便大开城门,迎接唐军入城。
  薛仁贵打马入城,迎接张士贵。张士贵派人飞报元帅尉迟敬德,请元帅护驾入凤凰城。
  夺取凤凰城不久,张士贵采纳薛仁贵建议,迅速兵困汉马关,并扎营于城外。
  镇守汉马关主将,正是盖先莫的弟弟盖先殿,得知哥哥弃城而逃,十分恐慌,知道唐军不好对付,干脆四门紧闭,死守城池。这样,一可以逸待劳,久而久之,唐军粮草断绝,不攻自退,再则,一旦援兵到来,两面围攻,唐军便如囊中之物,束手就擒了。盖先殿自信稳操胜券。
  几日来,张士贵命火头军攻取汉马关。薛仁贵带着哥几个,整日讨敌骂阵,盖先殿就紧闭城门,置之不理。
  薛仁贵明白了盖先殿的用意,暗自说道:这可不好,敌将避而不战,拖延时问,耗费我方兵力和粮草,待援军一到,内外夹攻,那时就要失时而败。于是薛仁贵向张士贵献计,把先锋兵马分成两拨,轮流昼夜攻城,使敌方疲惫不堪,而后乘虚而入。
  唐军依计而行。城里守兵日夜激战,毫无休息之机。突然一日,唐军停止攻城,盖先殿心想,你们也知道乏累呀!他乃吩咐将士多加戒备,不可疏忽大意。
  将士连续大战,十分疲乏,无法坚持。只见他们上眼皮打下眼皮,不一会儿就唾着了,抱刀的,握枪的,东躺的,西卧的、南趴的、北靠的,叫都叫不醒,鼾声如雷,此起彼伏。
  就在这口晚上,薛仁贵派兵悄悄地架上云梯,一声不响地向城上爬去。待守城的兵丁从睡梦中惊醒,已经晚了,唐军如潮水一般,涌上了城头。
  薛仁贵带着大队人马,冲开城门一直杀进帅府。盖先殿一看大势已去,亮出宝剑,放在颈上,高声说道:“大丈夫不取义便成仁。”
  言毕自刎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