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文 > > 点绛唇·途中逢管倅

点绛唇·途中逢管倅

原文翻译赏析作者
憔悴天涯,故人相遇情如故。别离何遽。忍唱阳关句。
我是行人,更送行人去。愁无据。寒蝉鸣处。回首斜阳暮。
  • 上一篇:满江红·赣州席上呈陈季陵太守
    下一篇:浪淘沙·好恨这风儿
  • 撰写翻译参考翻译

      点绛唇

      点绛唇,词牌名,此调因江淹《咏美人春游》诗中有白雪凝琼貌,明珠点绛唇句而取名。四十一字。上阕四句,从第二句起用三仄韵;下阕五句,亦从第二句起用四仄韵。《词律》认为,上阕第二句第一字宜用去声...详细

    发表赏析雅俗共赏

      鉴赏

      “别离何遽,忍唱《阳关》句!”久别重逢后却要分离,那种苦痛是难以表达的。他联想起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西出阳关无故人”的著名句。后来以此诗谱入乐府,名《阳关曲》,为送别之歌。但作者此时连唱《阳关》的心情也没了,为什么呢?因为他是客中送别,比王维居长安送友人西行时还更多了一层愁苦。因此,这两句很自然地过渡到下片,引出“我是行人,更送行人去”的喟叹了。
      “愁无据。寒蝉鸣处,回首斜阳暮。”这无边无际的愁苦,该怎样形容呢?词人巧妙地将它融入于景物描写之中,用凄切的寒蝉和暗淡的夕阳光将它侧面烘托出来。“寒蝉鸣”为声,“斜阳暮”为色;前者作用于听觉,后者作用于视觉。这样通过声色交互而引起读者诸种感觉的移借,派生出无穷无尽的韵味来。
      纪昀评赵彦端《介庵词》说:“多婉约纤秾,不愧作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一九八)但此词婉约而不“纤秾”,通篇未用一纤秾词语,仅用的“阳关”一典也为一般读者所熟知;不失为一首风格淡雅而兼委曲的好词。

    作者介绍

      赵彦端

      赵彦端(1121~1175)字德庄,号介庵,汴人。约宋高宗绍兴末前后在世。绍兴八年(1138)进士。约绍兴十年(1140年)为余干令,凡三载。曾主持重修县城东山岭上乘风亭。乾道、淳熙间,以直宝文阁知建宁府,工为词,尝赋西湖谒金门词,有波底夕阳红湿之句。高宗喜曰:我家裹人也会作此!乾道、淳熙间,(公元一一七四年前后)以直宝文阁知建宁府。终左司郎官。彦端词以婉约纤秾胜,有介庵词四卷,及介庵集十卷,外集三卷,均《宋史艺文志》并行于世。...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