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文 > > 南乡子·何处淬吴钩

南乡子·何处淬吴钩

原文翻译赏析作者
何处淬吴钩?一片城荒枕碧流。曾是当年龙战地,飕飕。塞草霜风满地秋。
霸业等闲休。跃马横戈总白头。莫把韶华轻换了,封侯。多少英雄只废丘。
  • 上一篇:百字令·宿汉儿村
    下一篇:没有了
  • 撰写翻译参考翻译

      译文

      哪里是用血浸染吴钩之地?如今已是城池荒芜,碧水长流。这里曾是当年群雄争霸的战场,而今只余飕飕的风声。塞草遍野,寒风呼啸,满地皆是秋色。
      称霸的事业轻易地结束了,策马驰骋,兵戈杀伐,最终也只换得满头白发。不要轻易用美好的年华换取封侯功名,多少英雄到头来只不过被埋于废弃的山丘之下而已。

      注释

      淬(cuì):淬火。
      吴钩:钩兵器形似剑而曲,春秋吴人善铸钩,故称,后也泛指利剑。
      碧流:绿水。
      龙战地:指古战场。龙战,本谓阴阳二气交战。后遂以喻群雄争夺天下。
      飕飕(sōu sōu):形容风声。
      霸业:指称霸诸侯或维持霸权的大业。
      跃马横戈(gē):谓手持武器,纵马驰骋。指在沙场作战。
      韶(sháo)华:美好的年华。
      封侯:封拜侯爵,泛指显赫功名。
      废丘:荒废的土丘。

      南乡子

      南乡子,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牌,多咏江南风物。 按敦煌卷子内的舞谱,《南乡子》当为舞曲,任二北《教坊记笺订》:南乡子,舞曲,敦煌卷子内有舞谱。可见《南乡子》原是唐代教坊曲,后来才用作词调。...详细

    发表赏析雅俗共赏

      赏析

        这首词是一怀古之作,该词通过描写塞外寒风萧萧,衰草遍野的冷落景象,行文用词格调高远,气势豪纵,情致凄怆,透彻地抒发了世事无常、兴亡无据、古今同梦的悲慨。
        “何处淬吴钩”开端即问,从中可见悲凉凄怆的情调,下面紧接着荒城“枕碧流”,映衬出当年争战之地的衰草、风霜的萧瑟荒凉,折射出词人的迷惘与哀伤。“塞草霜风满地秋”,道尽了秋日的萧瑟凄凉。
        “霸业等闲休,越马横戈总白头”,下片从写景转入抒怀,表达了人生苦短,人间若梦的伤感。结句处的“多少英雄只废丘”,是这种哀感的点睛之语,大有苏东坡“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情怀。
        世事无常,功名虚无,词人用历史古迹的满眼苍凉来说明霸业也好,封侯也罢,最终不过被历史的尘埃湮没。全词悲壮中又有着超越历史的时空之叹,沉郁悲慨。

    作者介绍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 纳兰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初年词人,原名纳兰成德,一度因避讳太子保成而改名纳兰性德。大学士明珠长子,其母为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爱新觉罗氏。 纳兰性德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被祭酒徐元文赏识。十八岁考中举人,次年成为贡士。康熙十五年(1676年)殿试中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纳兰性德曾拜徐乾学为师。他于两年中主持编纂了一部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深受康熙皇帝赏识,授一等侍卫衔,多随驾出巡。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五月,纳兰性德溘然而逝,年仅三十岁(虚龄三十有一)。纳兰性...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