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文 > > 同诸隐者夜登四明山

同诸隐者夜登四明山

原文翻译赏析作者作者
半夜寻幽上四明,手攀松桂触云行。
相呼已到无人境,何处玉箫吹一声。
  • 上一篇:春风
    下一篇:宫辞
  • 撰写翻译参考翻译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为寻幽静,半夜上四明山,
      手攀松桂,触云而行,
      到达了无人之境。
      忽然,从远处传来悠扬的洞箫声,飘飘忽忽。
      注释
      ⑴四明山——在浙江省宁波市西南,为天台山支脉。
      ⑵寻幽——探访幽隐之处。
      ⑶攀——紧紧地抓住。
      ⑷箫——是一种乐器。

    发表赏析雅俗共赏

      赏析

      首句“半夜寻幽”四字,让人产生一种好奇心理,“上四明”三字,就更使人觉得神秘而不可捉摸:这些人究竟要干什么?深更半夜为什么去登四明山?倘若读者懂得“隐者”是怎么一回事,那么,产生的就不会是重重的疑问,而会是一种兴趣,一种对这些隐者奇特性格与志趣的浓厚兴趣。隐者,一般说来都是一些有一定才能的知识分子,他们厌弃尘世的恶俗与平庸,孤高自许,傲世独立,寄情于山水或放浪形骸,兴趣与常人不同。这首写的“诸隐者”就属于这类人。或许是突如其来的兴致,兴之所至,身之所至,所以相约一同夜登四明山。前两句写登山的艰险。手攀松桂枝,身与浮云齐,慢慢地终于到了顶峰。三、四句写深夜四明山万籁俱寂的情景。众人登上山顶,你呼我应,空山寂静,传响不绝;突然不知从哪儿传来玉箫的奏响,划破夜空,众人屏气静听,却再无声息。写来逼真而有意趣。因为是“夜登”,又是“同诸隐者”,所以此诗反映的是作者平静淡泊的心志、寄情山水的雅趣,别无他意。

    作者介绍

      施肩吾

      北宋道士,自号华阳子 字希圣。九江(一说湓浦)人。生卒年不详。少年习佛,博学经史,工词章。后转而学道,隐居西山(在今江西南昌)。其活动时代约当10世纪下半叶至11世纪上半叶的北宋初中期。 李竦作于大中祥符七年(1014)之后的《指元(玄)图序》中有仆游江南,于南京应天府遇华阳施真人肩吾希圣者之句,仁宗时好道之士晃迥曾引及华阳子施肩吾的《三住铭》,而其本人所作《西山群仙会真记》不避玄字(真宗称宋室圣祖赵玄朗之讳),...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