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扫叶楼:在江宁府城(今江苏南京)西的清凉山支阜上。明末清初画家、诗人龚贤字半千,隐居江宁清凉山。卢见曾《感旧集注》:半千尝自写小照,作扫落叶僧,因名所居为扫叶楼。现为清凉山名胜之一。
归江宁:作者原是江宁府上元县(今江苏南京)人。
奇胜:奇特佳妙。
间:趁空闲。石头:指石头城。故址在清凉山后。今存城基遗迹为赭红色,南北长约3000米。
历:经过。钟阜:即钟山。又名金陵山、北山、紫金山等。在江宁府城东北。
后湖:即玄武湖。在江宁府城北。它古名桑泊湖。从三国吴至南朝刘宋,先后叫后湖、练湖、蒋陵湖、北湖。宋文帝时改名玄武湖。
极:到达。芙蓉:峰名。在江宁府城南20余公里处,是祖堂山的主峰。祖堂山,南朝刘宋时称幽栖山。天阙:峰名。即牛头山。在江宁府城西南20公里处。《元和郡县图志》卷二五“上元县牛头山”条载:“山有二峰,东西相对,名为‘双阙'”。又载:东晋未立阙,王导指牛头山二峰为双阙,因而有“天阙山”等名目。
攀:攀登。燕子矶:在江宁府城北郊。山石屹立长江边,三面临空,形如飞燕,因称燕子矶。丹崖翠壁,磴道盘曲而上,势极险峻。为江宁四十八景之一。矶,水边突出的岩石。
猛壮:猛烈、雄壮。
而:然而。四望:山名。清凉山的支阜。管同《余霞阁记》说到的四望矶即在四望山下。
辛酉:指嘉庆六年(1801)。
金坛:县名。当时属镇江府。今江苏金坛。王中子:事迹待考。
语及:谈到扫叶楼。
携:搀扶;牵引。
起:建。岑山:四望山的支阜。
落木:落叶。杜甫诗《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城市:指江宁府、上元县等。
挹(yì):牵引。引申为联结。江:长江。
瑰奇:这里指奇异之物。
乡:向;先前;从前。
骛(wù):一作“鹜”,意为追求。遗:遗漏;抛弃。
视之先重:先对它加以重视。
得:获得。不暇知:顾不得计较。即不在意。
见:识见。
差:尚;略;比较。流俗:泛指世俗。
顾:却。连词。
至:甚至于。
胜:尽。
贵:重视;崇高。益友:有益的朋友。《论语·季氏》:“孔子曰:‘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与:罢。语气词。这里表示推测、估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