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修(北宋山东汶上人)

穆修简介

  穆修(979~1032),字伯长,郓州汶阳(今属山东汶上)人。后居蔡州(今河南汝阳)。他在柳开之后继续倡导韩、柳古文,曾亲自校正、刻印韩愈和柳宗元文集。
  北宋真宗大中祥符中,赐进士出身。初任泰州司理参军,以负才寡合,被诬贬池州。后为颍州、蔡州文学参军,徙居蔡州。性刚介,好议论时弊,诋斥权贵。不满五代以来及西昆体的靡丽文风,继柳开之后,力主恢复韩愈、柳宗元散文传统,至镂刻刊印韩柳集,亲自鬻书于开封相国寺。对尹洙、苏舜钦、欧阳修均有较大影响。仁宗明道元年(1032)卒。著有《穆参军集》。
  穆修推崇韩愈、柳宗元。曾亲自校正、刻印韩愈和柳宗元文集。他提倡韩柳古文,首先推崇“古道”。他说:“夫学乎古者,所以为道。”又说:“道者,仁义之谓也。”(《答乔适书》)不过,他虽卫道,却不似韩愈那样辟佛,例如他写《蔡州开元寺佛塔记》《亳州法相禅院钟记》,虽以儒者自居,却承认佛氏“亦善导于人者”,认为儒讲礼义已难引人为善,而佛说祸福却能劝人为善。他同僧人也有往来,有诗《送灵师归吴》写道:“灵师殊可尚,颇不类浮屠。托迹虽依佛,留心独喜儒。”
  穆修的文章《全宋文》收录二十篇,存者不多,但颇有深度。如《亳州魏武帝帐庙记》称赞曹操“伐谋制胜,料敌应变”的才能,很有见识。其文风受韩愈影响较深,如《送李秀才归泉南序》《祭第二子文》,笔法、文风都与韩文相近。穆修也长于吟咏,曾有诗歌流传禁中,颇有晚唐风格,其中《烛》一首,且接近“西昆体”,与其文章风格不类。
  穆修著有《河南穆公集》3卷,有《四部丛刊》影宋钞本。

穆修的作品

  • 烛·一箔珠帘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