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福成简介
薛福成(1838年—1894年),字叔耘,号庸盫,江苏无锡宾雁里人。近代散文家、外交家、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者之一、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起者。出生于书香门第、官宦之家。自幼即受时代影响,广览博学,致力经世实学,不做诗赋,不习小楷,对八股尤为轻视。
薛福成一生撰述甚丰,著有《庸庵文编》四卷、《续编》二卷、《外编》四卷、《庸庵海外文编》《筹洋刍议》十四卷、《出使四国日记》六卷、《续刻》《庸庵笔记》《出使奏疏》二卷、《出使公牍》十卷等书。薛福成的著作基本上均已编入《庸庵全集》。其《出使日记》及续刻已被编入《走向世界丛书》。
藏书成就
任浙江宁绍台道时,于官署之后建崇实书院,辛亥革命后扩建为“薛楼”,后来成为宁波图书馆。同时对宁波藏书楼“天一阁”藏书和建筑,赞不绝口,命其子薛南溟按“天一阁”式样营造藏书楼,命名“传经楼”,曾收藏图书数万卷。左宗棠为之题写匾额,以北宋大文豪黄庭坚的诗句“万卷藏书宜子弟,十年种树长风烟”为对联,鼓励子孙奋发读书,光耀门庭。书法家伊秉绶书联有“月寮烟阁标清兴,文府书城纵古今”等。子孙能保护藏书至民国。全国解放后,由苏南行署区文物管理委员会接受保管,现分别藏于南京博物院、南京图书馆、苏州大学等地。
文学思想
薛福成虽然长期依附洋务派,但却倾向经世,后来终于从洋务派中分化出来,成为初步具有资产阶级思想的早期改良派。在文学方面,他虽然长期与桐城派文人为伍,曾推崇桐城派,但亦曾指责吴汝纶标榜桐城,并自言出使之后文风有所变化。为文多着眼于经世致用,不受桐城派约束。其政论文洋洋洒洒,曲尽事理,既谨严有序,又雄辩有力,黎庶昌誉为“首屈一指”。其中许多重要议论切中时弊,有些重大建议得到采纳。如《上李伯相论赫德不宜总司海防书》,对于维护中国海军兵权,解除英国人赫德的总海防司职务,起了决定性作用。此外,他还写过许多史论,如《海瑞论》、《叶向高论》等,藉古喻今,针砭时事。
薛福成文善于记述。他记述鸦片战争和太平天国时期许多重要的遗闻轶事,往往兼有文学价值和史料价值。如《蒲城王文恪公尸谏》,追述汉军机大臣王鼎在河工上营救林则徐未成,回朝后怒斥穆彰阿,廷诤至苦,愤而自杀。记载详实,有史料价值。生动地表现了王鼎的刚直,穆彰阿的奸猾和道光帝的偏心,又有较高文学性。薛福成还有些记叙文,写他亲身经历过或亲自调查过的新闻时事,如《书太监安德海伏法事》和《张汶祥之狱》等,真实又具典型意义,近乎报告文学。晚年在国外所作的《出使日记》,报告性也较强,无论写资本主义事物还是阿尔卑斯山风景,都颇可观。其中的《观巴黎油画记》,长期选作中学教材,传诵尤广。但是薛福成的封建意识仍旧很浓,即使身在资本主义世界也不动摇,这就难免要给他的作品带来许多局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