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绰(东晋玄言诗人、书法家)

孙绰简介

  孙绰,字兴公,祖籍太原中都(今山西平遥),生于会稽(今浙江绍兴),是东晋士族中很有影响的玄言诗派代表人物之一。
  据《晋书·孙楚传附孙绰传》记载:孙绰袭父爵为长乐侯,历任太学博士、尚书郎(在皇帝左右处理政务)。后历任建威长史、右军长史、永嘉太守。哀帝时,迁散骑常侍(在皇帝左右规谏过失)、统领著作郎(负责撰拟文书的职务)。晋哀帝隆和元年(362),大司马桓温北伐收复洛阳后,阴谋篡位,欲迁都洛阳,并请自“永嘉之乱”南渡者,全部北徙河南。朝廷及众官慑于桓温权势,无人敢提异议。唯有孙绰挺身上书《谏移都洛阳疏》。疏中写道:迁都乃“舍安乐之国,适习乱之乡;出必安之地,就累卵之危。”疏上,迁都乃止。不久,转廷尉卿仍领著作郎。孙绰由此而一举名垂青史。孙绰作为当时文士之冠,温、王、郗、庾诸公之薨,必须孙绰撰写碑文,然后刊石。文誉之隆,由此可见。
  晋废帝太和六年(371年),卒,时年五十八。明人辑有《孙廷尉集》传世。有文集十五卷,《隋书》、《唐书经籍志》传于世。
  早年博学善文,放旷山水,曾著有《遂初赋》自述其志,并著有《天台山赋》。与高阳许询为「一时名流」。时人「或爱洵高迈,则鄙於绰;或爱绰才藻,而无取於洵」。沙门支遁曾试问孙绰:「君何如许?」问他和许洵相比怎么样。孙绰答道:「高情远致,弟子早已服膺;然一咏一吟,许将北面矣。」自称「情致」不及,文才有馀。
  孙绰信奉佛教,与名僧竺道潜、支遁都有交往。依附玄学来推行自己的宗教,他写了很多佛教方面的文章,如《名德沙门论目》、《道贤论》等。在《道贤论》中,他把两晋时的七个名僧附会作魏晋之间的「竹林七贤」∶以竺法护比山涛(巨源),竺法乘比王戎(浚冲),帛远比稽康(叔夜),竺道潜比刘伶(伯伦),支遁比向秀(子期),于法兰比阮籍(嗣宗),于道邃比阮咸(仲容),认为他们都是高雅通达、超群绝伦的人物。
  轶事典故
  王文度的弟弟阿智,不仅仅是坏,年龄已大了,却没有人和他结亲。孙兴公有一个女儿,也很怪僻、不近情理,又没有办法嫁出去;他便去拜访文度,要求见见阿智。见面后,便假意说:“这孩子必定合意,很不像人们所传的那样,哪能到现在还没有成亲!我有一个女儿,还不丑,只不过我是个贫寒之士,本不应和你商量,但我想让阿智娶她。”文度很高兴地告诉父亲蓝田侯王述说:“兴公刚才来过,忽然说起要和阿智结亲。”王述又惊奇又高兴。结婚以后,女方的愚蠢、顽固,快要超过阿智。这才知道孙兴公欺诈。

孙绰的作品

著作

  • 晋孙廷尉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