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子(道家始祖老子的弟子、道家学派主要代表人物)

文子简介

文子

  文子,姓辛氏,号计然。春秋战国时期的哲学家、文学家、教育家、思想家。生卒年不详,是道家祖师,与孔子同时,是《文子》一书作者,文子思想尚阳。常游于海泽,越大夫范蠡尊之为师,授范蠡七计。范佐越王勾践,用其五而灭吴。
  《汉书·艺文志》道家类著录《文子》九篇,班固在其条文下注明:“老子弟子,与孔子同时。”文子学道后无所不通,游学于楚。楚平王孙白公胜曾向他询问“微言”。后又游学到齐国,彭蒙、田骈、慎到、环渊等皆师事之,三晋之地的文子学派和齐国的黄老学派共同形成了北方道家。《文子·上德》篇有明显的《易》学特色。《上德》解易与《彖》、《象》为同一思想脉络的发展。
  文子等道家思想是历史上除了儒学外被定为官学与道举的学说。
  文子是老子的弟子,与孔子同时,为《文子》(《通玄真经》)一书作者。文子学道早通,游学于楚。楚平王孙白公胜曾向他询问“微言”。后又游学到齐国,彭蒙、田骈、慎到、环渊等皆师事之,形成齐国的黄老之学。常游于海泽,越大夫范蠡尊之为师,授范蠡七计。范佐越王勾践,用其五而灭吴。
  《汉书·艺文志》道家类著录《文子》九篇,班固在其条文下只注明:“老子弟子,与孔子同时”范蠡师事于计然,在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广为流传的,从秦汉至宋元,都有史料可以证明。今我们所能看到的最早相关史料,当属《太平御览》卷404所引太史公《素王妙论》中的一段话:“计然者,蔡(葵)丘濮上人,其先晋国公子也,姓辛氏,字文,尝南游越,范蠡师事之。”《史记·货殖列传》载:“昔者越王勾践困于会稽之上,乃用范蠡、计然。”刘宋裴禀《史记集解》引徐广曰:“计然者,范蠡之师也,名研,故谚曰‘研、桑心稴’。”裴禀又引《范子》所载以为佐证:“计然者,葵丘濮上人,姓辛氏,字文子,其先晋国亡公子也。尝南游于越,范蠡师事之。”北魏李暹作《文子注》,传曰:“姓辛,葵丘濮上人,号曰计然。范蠡师事之。本受业于老子,录其遗言为十二篇。”宋人南谷子杜道坚《通玄真经缵义序》:“文子,晋之公孙,姓辛氏,名钘,字计然,文子某号,家睢葵丘,属宋地,一称宋钘(读作jian,平声),师老子学,早闻大道,著书十有二篇,曰《文子》。”
  文子的思想后来影响了墨子,主要表现三方面。其一,文一了以无私兼爱释仁,这一点为墨子所接受,兼爱成了墨子思想的核心。其二,知贤、爱贤、尊贤、敬贤、乐贤与尚贤。其三,节用。俭是老子的三宝之一。
  总之,文子是老子的弟子无疑,与孔子同时年龄小于孔子。他虽学习了各家学说,但经过自己的融会贯通,遂别生新义,乃过所承。世称文子勤学苦练,故得道尤高,而卒归本于老子。王充曾称:“老子、文子,似天地者也。”对他极推崇。文子学道早通,游学于楚。楚平王孙白公胜曾向他询问“微言”。后又游学到齐国,把道家兼融仁义礼的思想带到齐国,彭蒙、田骈、慎到、环渊等皆为其后学,形成齐国的黄老之学。后来文子又到南方的吴越游历,隐居在吴兴馀英禺山,不知所终,或云成仙而去。
  按李定生的考证,文子是老子弟子,文子曾问学于子夏和墨子(约公元前470一前381),年少于孔子,卜商、子夏(前507一?)同时。游于楚,曾与白公胜(?一前479)对话。后至齐,齐国隐士彭蒙从而师之,后来彭蒙之徒田骈、慎到皆学黄老道德之术,因而文子可以说是黄老学之祖(李定生,1994,PP.438—449)

文子的作品

著作

  • 通玄真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