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旭(唐代书法家)

张旭简介

  张旭(685年?—759年?),字伯高,一字季明,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唐代书法家,擅长草书,喜欢饮酒,世称“张颠”,与怀素并称“颠张醉素”,与贺知章、张若虚、包融并称“吴中四士”,又与贺知章等人并称“饮中八仙”,其草书则与李白的诗歌、裴旻的剑舞并称“三绝”。
  张旭出生于一个门第不低的家庭,曾向堂舅陆彦远学习书法,学有所成后为吴道子、颜真卿等钦慕;年长后通过应举或荐举、征辟而入仕,释褐为常熟县尉;先后任左率府长史、金吾长史,因而被世人称为“张长史”;大约在乾元二年(759年)逝世,享年大约七十五岁。
  在书法方面,张旭勤于观察客观事物,善于将客观的自然物象与个人的主观情感结合起来,既继承传统,又勇于创新,在继承前人书法成就并加以创新而使得自身的狂草艺术在盛唐时期达到了一个高峰。
  书法作品
  张旭传世的书法真迹很少,北宋米芾《宝章待访录》著录有张旭的《前发帖》、《汝官帖》、《昨日帖》、《承须帖》、《清鉴等帖》和“千文帖”(《断千字文》,残缺旧拓本,上海博物馆藏)。《宣和书谱》称北宋末年内府藏有张旭的草书二十四帖:《奇怪书》、《醉墨书》、《孔君帖》、《皇甫帖》、《大弟帖》、《诸舍帖》、《久不得书帖》、《德信帖》、《定行帖》、《自觉帖》、《平安帖》、《承告帖》、“洛阳帖”(《残秋入洛阳帖》)、《永嘉帖》、《清鉴等帖》、《缣素帖》、《华阳帖》、《大草帖》、《春草帖》、《秋深帖》、“王粲评诗”、《长安帖》、《酒船帖》和“千文”(《断千字文》)。其中,《春草帖》为张旭自书其诗一首;《缣素帖》为张旭自书其诗四首,据清代卞永誉《式古堂书画汇考·卷七》所引,《缣素帖》所书者为四首五言绝句,即《杂咏》、《见远亭》、《晚过水北》和《三桥》,陈尚君遂作张旭诗而收入《全唐诗续拾·卷十一》。南宋岳珂《宝真斋法书赞·卷五》录张旭《春草帖》和《秋深帖》。明代张丑《清河书画舫·卷四上》录有张旭的《春草帖》、《秋深帖》、《宛陵帖》、《酒德颂帖》。明代郁逢庆《书画题跋记·卷三》录张旭《濯烟帖》,即《柳》一诗。
  此外,《郎官厅壁记》(亦作《郎官石柱记》),唐代陈九言撰文,张旭书,在陕西西安,开元二十九年(741年)立,是传世最为可靠的张旭书作,原石久佚,传世仅王世贞旧藏“宋拓孤本”;《肚痛帖》,北宋嘉祐三年(1058)摹刻上石,一说为张旭所书,一说为宋僧彦修所书,但历来多沿承张旭说;《古诗四帖》,纸本,草书,写在五色笺上,共40行,纵28.8厘米,横192.3厘米,前两首诗是庾信的《步虚词》,后两首为谢灵运的《王子晋赞》和《岩下一老公四五少年赞》,传为张旭所书,原迹现藏辽宁省博物馆;草书《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草书心经》),单刻帖,无款,在陕西西安碑林,与《肚痛帖》,《千字文》刻在一处,有人认为是王羲之所书,也有人认为是张旭所书,明代王世贞认为是郑万钧所书,皆无确据; 还有《大槟堂法帖》、《李清莲序》、《疾痛帖》、《自言帖》等保存较好的碑帖均传为张旭所书。
  诗文作品
  张旭的诗作,《全唐诗》收有《清溪泛舟》、《桃花溪》、《山行留客》、《春游值雨》、《春草》和《柳》,《全唐诗续拾》收有《杂咏》、《见远亭》、《晚过水北》和《三桥》,《水浒传》收有《醉歌行》一诗,《水浒传》作者称是唐代张旭所作,但张旭现存诗目并无该诗。
  据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莫砺锋等学者考证,《桃花溪》、《山行留客》和《春游值雨》三首诗应该是北宋蔡襄所作的《度南涧》、《入天竺山留客》和《十二日晚》,对此,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李定广等学者持反对意见而认为这三首诗是张旭所作。同时,据苏州科技学院人文学院教授凌郁之等学者考证,《杂咏》、《见远亭》、《晚过水北》和《三桥》四诗与宋代人物的诗作重出,基本可以断定非张旭所作,余下三首诗也在疑似之间。
  史籍记载
  《新唐书·卷二百二·列传第一百二十七》
  《述书赋》
  《张长史十二意笔法记》
  《国史补》
  《宣和书谱·卷十八》
  《唐诗归·卷十三》
  《大清一统志·苏州府·人物》

人物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