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诗文 > > 题宋玉亭

题宋玉亭

原文翻译赏析作者
宋玉亭前悲暮秋,阳台路上雨初收。
应缘此处人多别,松竹萧萧也带愁。
  • 上一篇:桂州岁暮
    下一篇:宿湘江
  • 撰写翻译参考翻译

      注释

      宋玉:战国末年楚国辞赋作家。宋玉亭亭址所在未详。
      悲暮秋:宋玉《九辩》之首有“悲哉秋之为气甘的句子,此处用“悲暮秋”有双关的意思。
      阳台:山名。当在今四川巫山县境。一说,在今湖北汉川县境。宋玉《高唐赋序》:“巫山之女……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在阳台之下。”

    发表赏析雅俗共赏

      赏析

      全诗以宋玉亭秋景为背景,前两句“宋玉亭前悲暮秋,阳台路上雨初收”描绘暮秋雨后景象,后两句“应缘此处人多别,松竹萧萧也带愁”借松竹意象抒写离愁别绪,将人文情感融入自然物象,形成沉郁风格。该诗创作与戎昱羁旅行役的仕途经历密切相关,体现其创作主题。

    作者介绍

      戎昱

      戎昱,荆南人,登进士第。卫伯玉镇荆南,辟为从事。建中中,为辰、虔二州刺史。存诗125首,明人辑有《戎昱诗集》。 其诗语言清丽婉朴,铺陈描写的手法较为多样,意境上大多写得悲气纵横(诗中常有愁、泪、哭、啼、悲、涕等字),颇为感人。题材上写边塞戎旅和秋思送别的诗很多。代表作有《塞下曲》、《移家别湖上亭》、《苦哉行五首》、《罗江客舍》、《客堂秋夕》、《从军行》、《江城秋霁》、《送陆秀才归觐省 》、《霁雪》、《江上...详细